以杭州大運河詩歌節(jié)為契機,以”橋“為主題,本書邀請當代中國各語種的十二位著名詩歌翻譯家,精選當今國際詩壇最有影響力而在中國少有關(guān)注度的優(yōu)秀詩人代表作加以迻譯,并各自就心慕手追的翻譯理想或身體力行的翻譯經(jīng)驗發(fā)表看法。此書既是十多個語種現(xiàn)代詩歌的經(jīng)典選集,又是譯詩名家的譯藝匯編。
江弱水 1963年生,安徽青陽人。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教授,兼國際文化學系主任。著有《中西同步與位移》《古典詩的現(xiàn)代性》《文本的肉身》,并有詩集《線裝的心情》,隨筆集《陸客臺灣》《賴床》。
【高興】文學翻譯: 戴鐐銬的舞蹈/003
[羅馬尼亞]盧齊安•布拉加………011
[羅馬尼亞]斯特凡•奧古斯丁•杜伊納西………013
[羅馬尼亞]尼基塔•斯特內(nèi)斯庫………014
[羅馬尼亞]馬林•索雷斯庫………017
[羅馬尼亞]安娜•布蘭迪亞娜………020
[波蘭]安娜•斯維爾………023
[斯洛文尼亞]托馬斯•薩拉蒙………024
[立陶宛]托馬斯•溫茨洛瓦………027
[墨西哥]奧克塔維奧•帕斯………029
【賀驥】譯者的主體性和主體間性/033
[德國]格奧爾格•海姆………043
[德國]斯特凡•格奧爾格………044
[奧地利]胡戈•封•霍夫曼斯塔爾………046
[德國]戈特弗里德•貝恩………048
[瑞典]內(nèi)莉•薩克斯………050
[德國]彼得•胡赫爾………051
[奧地利]英格博格•巴赫曼………053
[德國]漢斯•馬格努斯•恩岑斯貝格………055
[德國]薩拉•基爾施………058
[德國]杜爾斯•格林拜恩………061
【金鶴哲】譯詩的三個境界/065
[韓國]金素月………077
[韓國]韓龍云………078
[韓國]尹東柱………079
[韓國]徐廷柱………082
[韓國]高銀………083
[韓國]姜恩喬………085
[韓國]鄭浩承………086
[韓國]高炯烈………088
[韓國]鄭玄宗………089
[韓國]金惠順………091
【李笠】致索德格朗的一封信,或關(guān)于翻譯/095
[芬蘭]索德格朗………101
[瑞典]特朗斯特羅姆………106
【劉文飛】我譯布羅茨基“詩散文”/119
[美國]約•布羅茨基………129
【樹才】關(guān)于譯詩的七次思考/157
[法國]彼埃爾•勒韋爾迪………171
[法國]勒內(nèi)•夏爾………173
[法國]伊夫•博納富瓦………178
[法國]弗朗西斯•雅姆………180
[瑞士]菲利普•雅各泰………183
[法國]安托南•阿爾托………185
【田原】淺論詩歌翻譯的靈活性/193
[日本]北園克衛(wèi)………199
[日本]谷川俊太郎………200
[日本]白石嘉壽子………204
[日本]北川透………207
[日本]高橋睦郎………210
[日本]野村喜和夫………212
[日本]平田俊子………214
[日本]小池昌代………216
[日本]和合亮一………217
【汪劍釗】翻譯是一次生命的繁殖/221
[俄羅斯]安娜•阿赫馬托娃………243
[俄羅斯]鮑•帕斯捷爾納克………244
[俄羅斯]弗•馬雅可夫斯基………245
[俄羅斯]尼•扎博洛茨基………246
[俄羅斯]阿•塔爾科夫斯基………248
[俄羅斯]伊萬•葉拉金………249
[俄羅斯]貝拉•阿赫瑪杜琳娜………251
[俄羅斯]弗•維索茨基………253
[俄羅斯]維雅•庫普利揚諾夫………254
[俄羅斯]伊萬•日丹諾夫………256
【西川】翻譯: 業(yè)余工作和專業(yè)態(tài)度/261
[澳大利亞]羅伯特•格雷………269
[美國]施家彰………272
[美國]C.D.賴特………274
[加拿大]蒂姆•柳本………276
[波蘭]日比格涅夫•赫伯特………278
[馬耳他]安托萬•卡薩爾………279
[西班牙]尤蘭達•卡斯塔紐………280
[土耳其]白江•瑪突爾………282
[印度]維瓦克•納拉亞南………283
【薛慶國】“你知道是哪一種憂愁把雨遣來?”/289
[伊拉克]賽亞卜………301
[埃及]薩布爾………305
[巴勒斯坦]達爾維什………308
[敘利亞]阿多尼斯………312
【姚風】以最合適的方式走近洛爾迦/323
[智利]巴勃羅•聶魯達………337
[葡萄牙]卡西米羅•德•布里托………338
[葡萄牙]埃烏熱尼奧•德•安德拉德………339
[巴西]卡洛斯•特魯蒙多•安德拉德………343
[葡萄牙]費爾南多•佩索阿………347
【趙振江】詩歌翻譯是二度創(chuàng)作/361
[西班牙]馬查多………369
序
眼前這本中國當代名家譯詩和譯論的選集,讓我不期然而回想起1980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由袁可嘉等人編選的《外國現(xiàn)代派作品選》第一冊上卷,那真是外國詩歌翻譯的一時之選,里面收入了馮至翻譯的里爾克,卞之琳翻譯的瓦雷里,袁可嘉翻譯的葉芝,還有T.S.艾略特的《阿爾弗瑞德•普魯弗洛克的情歌》和《荒原》,分別用查良錚和趙蘿蕤的譯本。此外還有俄語的勃洛克和葉賽寧,意大利語的蒙塔萊和夸西莫多,西班牙語的洛爾伽。在荒蕪了整整三十年之后,突然出現(xiàn)這么一本高端的譯詩選集,真是奇跡。它立刻成了我們的案頭書,那些詩句也被刻入我們的靈府深處:“誰這時沒有房屋,就不必建筑,/誰這時孤獨,就永遠孤獨……”“四月是最殘忍的一個月……”“當你老了,頭白了,睡思昏沉……”它們在形塑當代中國詩的進程中所發(fā)揮的特殊作用,是怎么也不應(yīng)該忽略的。
翻譯小說和戲劇的人可以沒寫過小說和戲劇,但譯詩的一般都是詩人。詩的翻譯,是所有翻譯中難度最高的。原因很簡單,一首詩絕非僅由表面的意思所構(gòu)成,它牽涉從詞義到句法、語氣、節(jié)奏、韻律、體式以及很多很多東西,有藏匿其下的微妙的復(fù)義,有勾連其外的與其他文本的互文關(guān)系,還有飄忽其間的音的小靈魂。
舉一個忽然想到的例子。杜甫的“搖落深知宋玉悲”是多么簡單的一句詩,可就連用現(xiàn)代漢語譯出表面意思都有點麻煩。究竟是“宋玉深知搖落悲”的倒裝呢,還是“我對此草木搖落之秋而深知宋玉何以悲哀”呢?譯成外語當然更難了,別的語種我不知道,“搖落”二字,英文的“fall”幾乎是現(xiàn)成的對譯了,引申義上解決了“秋”,本義上解決了“落”,卻解決不了“搖”,而從互文意義上更不可能讓英文讀者喚起中文語境里宋玉《九辯》那個悲秋的發(fā)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睆倪@個意義上說,理想的譯文是不可能存在的,因為語言的鴻溝無法完美地逾越。
但每個人心目中都有理想的譯者。高興先生說,最理想的譯者就是既有中外文功底,又有寫作才華的人,他們有悟性、才情和靈氣,是譯者中的譯者。老一輩翻譯家中,戴望舒、卞之琳、馮至、查良錚,都是這樣的理想譯者。他們擁有豐富的文化知識和厚重的文學修養(yǎng),但我認為,使他們超出譯界俗手的,主要是非凡的語言敏感。對詩歌翻譯來說,能夠掌控句式的長短造成節(jié)奏的緩急,能夠感知每一個字詞的分量之輕重、色澤之濃淡、音高與質(zhì)感,并且將它們恰當?shù)卣{(diào)度配合以形成精確對應(yīng)于原文的效果,真是了不起的天賦。比如,我讀田曉菲的《赭城》,附錄有洛爾迦《塔瑪里詩集》的譯文,第一首第一節(jié)如下:
無人理解那種芳香——
它來自你腹部的黑木蘭。
無人知道愛的蜂鳥犧牲在
你的唇齒之間。
我感覺平平。但同樣一節(jié)詩,我又在趙振江先生的《西班牙與西班牙語美洲詩歌導論》一書中讀到,大為嘆服:
誰也不了解你腹部
陰暗玉蘭的芳香。
誰也沒品嘗你齒間
愛的蜂鳥在震蕩。
視覺上明快,聽覺上爽勁,靈性與感性美妙結(jié)合,這樣的譯文更意完神足吧?當然,田曉菲是根據(jù)英文本轉(zhuǎn)譯的,而趙振江則從西班牙原文直接譯過來,但后者勝出的是其卓越的語言感覺。李笠先生說翻譯就是不同的演奏家對樂譜的獨特處理,但不同的演奏家理解和演繹樂譜的能力以及演奏的技巧,的確有高低之別。
我們都知道弗羅斯特的名言:詩是翻譯中失去的東西。但即使為了那些保存下來的東西,詩的翻譯也是值得的。失之于音樂的部分,可從意義和意象等可譯性較高的部分找補回來。三十年來中國當代詩所受外國詩翻譯的影響,在于主題的選擇、意象的組合、技巧的變化,何況當代西方詩也已經(jīng)是自由詩的一統(tǒng)天下,在音律上所訂的合約差不多已經(jīng)解除,詩的音樂性各玩各的,翻譯起來比格律詩外在形式的復(fù)制更難,微妙處很多人根本體會不到。也因為這一點,詩的翻譯門檻更低,濫譯劣譯無數(shù),反而對譯詩提出了更高的挑戰(zhàn)。
奧登曾經(jīng)對布羅茨基說,為什么我讀阿赫馬托娃、曼德施塔姆、帕斯捷爾納克的英譯,無法相信他們是大師?布羅茨基于是嘆息,語言的障礙同國家的障礙同樣高大。也就是我們前面說的,語言的鴻溝無法完美地逾越。但翻譯就是要逾越。借用現(xiàn)今流行的說法,翻譯的行為就是翻墻,翻過不同語言在其歷史中自然形成的森嚴壁壘。翻過去就是傳達移送過去。唐賈公彥《周禮義疏》說:“譯即易,謂換易言語使相解也?!眹缽?fù)說譯事三難——信達雅,“達”也是傳移送達的意思。汪劍釗先生考察了“翻譯”一詞在諸多西方語文里的本義,英語的“translate”、法語的“traduire”、德語的“bersetzen”、俄語的“Переводить”,正好都有“傳移”的意思。
翻譯是河,從上游到下游。翻譯是橋,從此岸到彼岸。這么說正是應(yīng)景,應(yīng)我們這本書得以展開的風景。在大運河邊,拱宸橋畔,我們因緣際會,催生了這本中國當代名家譯詩和譯論的選集。最初開鑿于兩千五百年前、最后長達一千八百公里的大運河,今年六月成功入選了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三年來,為呼應(yīng)運河申遺,在杭州拱墅區(qū)政府支持下,舒羽咖啡館主辦了三屆“大運河國際詩歌節(jié)”。前兩屆的主題分別是“城市、水域、心靈”和“穿越與漂移”,今年是第三屆,我們徑以“橋”為主題,著眼于大運河的歷史文化在國際上的廣泛傳播和長遠影響,邀請了當代中國十二位著名詩歌翻譯家,分別代表阿拉伯、韓、日、英、法、德、俄、西班牙、葡萄牙、瑞典以及羅馬利亞和波蘭等語種,精挑細選了當今國際詩壇最有影響力而往往不為中國讀者熟知的優(yōu)秀詩人的代表作加以迻譯,并各自就心慕手追的翻譯理想或身體力行的翻譯經(jīng)驗發(fā)表看法。此書既成為外國現(xiàn)代詩最經(jīng)典的選集(無論原詩還是譯詩),又是翻譯家現(xiàn)身說法的譯詩藝術(shù)的總結(jié)。這些譯者大部分本身就是詩人,也是各語種詩歌翻譯的翹楚,所以能感性與理性兼顧,藝術(shù)與學術(shù)并重。本書的讀者,熱愛詩也好,熱愛翻譯也好,相信都會從中得到可貴的滋養(yǎng)。
江弱水
2014年8月31日于杭州
1.本書既是國外經(jīng)典詩人作品的經(jīng)典選集,譯者本身也是知名詩人或?qū)W者,屬于名家名譯,版本優(yōu)良。
2.不僅有經(jīng)典作品,還有譯者關(guān)于詩歌翻譯的經(jīng)驗談,關(guān)于翻譯理念,關(guān)于翻譯技巧,多有涉及,不僅適合閱讀,還適合學習研究。
3.本書會在第三屆杭州“大運河國際詩歌節(jié)”作新書首發(fā),譯者都會參與互動。
本書匯集了高興、賀驥、金鶴哲、李笠、劉文飛、樹才、田原、汪劍釗、西川、薛慶國、姚風、趙振江等翻譯名家的翻譯代表作,并有專門為本書撰寫的翻譯經(jīng)驗談,編選者為著名詩歌評論家江弱水教授,封面題字為著名詩人歐陽江河先生,封面插畫為知名畫家周剛先生。
高興1963年生,曾以作家、學者和外交官身份在歐美數(shù)十個國家訪問、生活和工作,現(xiàn)為《世界文學》主編。出版過《米蘭•昆德拉傳》、《布拉格,那藍雨中的石子路》等專著和隨筆集;主編過《詩歌中的詩歌》、《小說中的小說》等大型外國文學圖書。2012年起,開始主編“藍色東歐”系列叢書。主要譯著有《凡高》、《黛西•米勒》、《雅克和他的主人》、《可笑的愛》、《安娜•布蘭迪亞娜詩選》、《我的初戀》、《夢幻宮殿》、《托馬斯•溫茨洛瓦詩選》、《羅馬尼亞當代抒情詩選》、《水的空白: 索雷斯庫詩選》、《十億個流浪漢,或者虛無》等。編輯和研究之余,從事散文和詩歌創(chuàng)作。作品已被譯成英語、俄語、孟加拉語、波斯語、羅馬尼亞語、塞爾維亞語、亞美尼亞語、荷蘭語、波斯語、越南語等。現(xiàn)居北京。
文學翻譯: 戴鐐銬的舞蹈
那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一個夏天。持續(xù)數(shù)十天的悶熱。我在緊張地翻譯昆德拉的短篇小說集《可笑的愛》。身與心徹底的投入,竟讓我忘記了高溫和悶熱。也忘記了時間。早起,晚睡,光著膀子,定定地坐在書桌前,一坐就是六七個鐘頭,每天至少要勞作十五六個小時,至少要譯出五六千字。整整兩個多月,除去上班,幾乎天天如此。
整整兩個多月,婉拒應(yīng)酬,回避聚會,關(guān)閉電話,沒有雜七雜八的事務(wù)和欲望,只有昆德拉,只有昆德拉筆下的故事和人物?!洞钴囉螒颉贰ⅰ稕]人會笑》、《愛德華和上帝》、《永恒欲望的金蘋果》……小伙子、姑娘、我、愛德華、馬丁……我不得不喜歡這些故事和人物。我也確確實實喜歡這些故事和人物。讀讀《搭車游戲》,那是場多么耐人尋味的游戲。一場游戲最后竟走向了它的反面。世事常常出人意料。任何設(shè)計和預(yù)想都不堪一擊。我們無法把握事物的進程。最莊重的可能會變成最可笑的。最純真的可能會變成最荒唐的。最嚴肅的可能會變成最滑稽的。關(guān)鍵是那道邊界??烧l也不清楚邊界到底在哪里。再讀讀《愛德華和上帝》,一個追逐女人的故事卻如此巧妙地把信仰、政治、性、社會景況、人類本性等主題自然地糅合到了一起。層次極為豐富。手法異常多樣。加上不少哲學沉思,又使得故事獲得了諸多形而上的意味。字里行間彌散出濃郁的懷疑精神。沒錯,昆德拉充滿了懷疑精神。顯然,在他眼里,信仰值得懷疑,愛情值得懷疑,政治值得懷疑,革命值得懷疑,真理值得懷疑,語言值得懷疑,民族的存在值得懷疑……總之,一切都值得懷疑,一切都毫無價值和意義?!犊尚Φ膼邸分械拿總€故事都讓我喜歡。喜歡,才有翻譯的興致和動力。而翻譯,又讓深入成為可能。
翻譯,就是最好的深入。每個字,每句話,每個細節(jié),每個人物,每個故事,都站在你面前,挑釁著你,誘惑著你,糾纏著你,想甩也甩不開。你必須貼近,深入,熟悉它們,理解它們,喜歡它們,然后才能打動它們,讓它們在你自己的語言中蘇醒,復(fù)活,起身,并張開手臂。這是個異常痛苦的過程。起碼于我而言。力不從心的痛苦。尋找對應(yīng)的痛苦。難以轉(zhuǎn)譯的痛苦。感覺總在較勁。同文本較勁,同語言較勁,也同自己較勁??偤拮约旱奈膶W修養(yǎng)還不夠深。總恨自己駕馭語言的能力還不夠強??偤拮约旱南胂罅蛣?chuàng)造力還不夠旺盛。常常,一個上午,一個下午,或一個晚上,一動不動,雕塑般坐在書案前琢磨一個句子。一個句子就這樣凝固了我的時間。難以轉(zhuǎn)換。甚至不可轉(zhuǎn)換。但又必須轉(zhuǎn)換。譯者的使命和作用恰恰要在這時擔負和發(fā)揮。那意味著: 語言與語言的搏斗。個人與語言的搏斗。無限與有限的搏斗。這近乎殘酷。殘酷得既像受虐,又似自虐。
兩個多月后,當酷暑接近尾聲時,《可笑的愛》終于譯完。那是昆德拉的書,也是我的書。那一刻,我才感到了輕松和快樂。沒錯,輕松和快樂,僅僅在完成之后。
譯事,就是這樣地艱難。譯昆德拉如此。譯詹姆斯如此。譯克里瑪如此。譯卡達萊如此。譯齊奧朗如此。譯布蘭迪亞娜如此。譯溫茨洛瓦和薩拉蒙也如此。在我有限的翻譯實踐中,幾乎無一例外。它考驗?zāi)愕男摒B(yǎng),考驗?zāi)愕牟徘?,同樣考驗?zāi)愕囊懔腕w力。有時,一次翻譯就是一場馬拉松。沒有毅力和體力,你又如何能跑到終點?!我因此極為佩服李文俊、高莽、楊樂云、葉渭渠等老前輩。李文俊先生譯??思{,常常一天就譯五百字,幾乎耗盡了一輩子,才譯得??思{的五六本書。高莽先生一邊照料病中的母親和失明的妻子,一邊譯出那么多俄羅斯文學作品。楊樂云先生在耄耋之年還在苦苦翻譯赫拉巴爾和賽弗爾特。葉渭渠先生患有嚴重的心臟病,依然筆耕不輟,最終倒在書案旁。他們都是內(nèi)心有光的人。我因此十分不解: 在許多學術(shù)單位,文學翻譯竟然不算成果。而且在中國,無論評估體系、獎勵機制,還是稿酬標準,都對文學翻譯表現(xiàn)出嚴重的歧視和輕視,沒有最起碼的尊重。自然,我指的是那種嚴格意義上的文學翻譯。我因此可以毫不夸張地說: 李文俊先生譯的《喧嘩與騷動》,高莽先生譯的《人與事》,楊樂云先生譯的《世界美如斯》,葉渭渠先生譯的《雪國》不知要勝過多少篇“學術(shù)論文”和“文學評論”。
小說之外,我也譯散文和詩歌,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主要譯詩歌了。不論譯什么,只要是書,都會讓我進入一種非常狀態(tài)。專注、緊張甚至焦慮的狀態(tài)。人也變得古怪,沉默,恍惚,情緒不定。生活規(guī)律完全打破。常常,將自己關(guān)在屋里,一連幾天都不出門。每每譯書時,家里都有一種異樣的氣氛。家人都會替我著急,都會成為某種意義上的“犧牲”或“替罪羊”。就連家犬豆豆的美好生活都會受到影響。平時,她喜好漫步,也喜好游戲,總是由我陪伴。但我一旦投入譯事,豆豆的漫步和游戲都會暫時中斷,害得小家伙茫然不解,而又異常委屈。對此,我深感不安,可又十分無奈。那真是情不自禁的事。于是,我就想: 以后譯書,要單獨住到一個安靜的所在,最好是偏僻的郊區(qū)。不打擾人,也不被人打擾。一切的一切都由我來消解和承受。譯《托馬斯•溫茨洛瓦詩選》時,我果然就應(yīng)朋友之邀,來到了青海,在寂寞卻寧靜的高原譯出了一首又一首詩。走了那么遠,就為了譯出一本詩集,友人們都感嘆。我自己在譯序中也寫下了這樣的文字: “詩歌就是遠方,詩歌翻譯也是某種遠方,是我們要努力抵達的遠方,是溫茨洛瓦追憶或向往的遠方。人人心里都有自己的遠方。人的一生,其實就是從遠方,到遠方?!?p/>
譯零星的作品則相對要松散一些。主要是時間和空間上的松散。松散并不意味著容易。尤其在譯散文和詩歌時。譯散文和詩歌,更加需要靈氣,也更加講究語言。要知道,在中國,大多數(shù)人讀到的不是外國文學作品,而是外國文學翻譯作品。在這里,翻譯者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優(yōu)秀的翻譯者引導著讀者。糟糕的翻譯者誤導著讀者。因此,更進一步說,讀外國文學翻譯,實際上就是讀外國文學翻譯者。不是所有人都能做文學翻譯的。做文學翻譯,要有外文和中文功底,要有文學修養(yǎng),要有知識面,還要有悟性、才情和靈氣。而悟性、才情和靈氣常常是天生的。文學翻譯無疑是一項創(chuàng)造性的勞作。但說到創(chuàng)造性,我們又得特別警惕。因為,文學翻譯的“創(chuàng)造性”很可能被利用,甚至被濫用,成為眾多糟糕的和謬誤的翻譯的借口和托詞。這一現(xiàn)象,起碼在中國譯壇,嚴重地存在。于是,我有時會想: 文學翻譯是否也該有某種“準入證”?但轉(zhuǎn)而又檢討自己,覺得這一想法過于極端和狹隘了。
一直都有人在討論直譯和轉(zhuǎn)譯問題。能直譯,當然最好。但前提是必須有合格的譯者,也就是我說的理想譯者。何為理想譯者?就是有扎實的外文和中文功底,有厚重的文學修養(yǎng)和高度的藝術(shù)敏感,有知識面,有悟性、才情和靈氣,同時又對文學翻譯懷有熱愛和敬畏之情的譯者。最最理想的譯者就是既有翻譯能力,又有寫作才華。他們是譯者中的譯者。我不禁想到了穆旦、李健吾、馮至、卞之琳等先賢。我還想到了黃燦然、西川、姚風、李笠、汪劍釗、樹才、田原等同道。然而現(xiàn)實是: 小語種翻譯隊伍中,如此的理想譯者十分稀缺。在此情形下,轉(zhuǎn)譯便成為一種合理的,有時甚至是必要的替代。就像二十世紀上半葉魯迅、孫用等前輩所做的那樣。以希姆博爾斯卡詩歌在中國的翻譯為例。在這位波蘭女詩人于1996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后,國內(nèi)曾先后出版過兩個譯本,均從波蘭文直接翻譯。但由于未能表現(xiàn)出女詩人的水準而反響平平,隨著時間的推移,甚至被人遺忘了。而恰恰在2012年,也就是在她獲獎足足十六年后,陳黎從英文轉(zhuǎn)譯的希姆博爾斯卡詩選《萬物靜默如迷》卻贏得了眾多讀者的喜愛。這其中肯定有諸多詩歌外的因素,比如女詩人離世這一引人注目的事件,文化公司在包裝、發(fā)行、推廣等方面的成功運作,等等。但譯者水準和譯文品質(zhì)在其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顯然不可否認。同樣,另一位波蘭詩人亞當•扎加耶夫斯基詩歌在中國的翻譯,也特別能說明問題。今年三月,“詩歌與人•國際詩歌獎”頒獎典禮在廣州舉行。扎加耶夫斯基獲獎,并不遠萬里來到廣州領(lǐng)獎。黃禮孩為此專門出版了兩個版本的《扎加耶夫斯基詩歌精選》,一是從波蘭文直譯的,另一是李以亮從英文轉(zhuǎn)譯的。只要稍加比較,我想許多讀者都會偏愛李以亮譯本。在這兩位譯者中,李以亮就是我所說的理想譯者。他本身就是詩人,中文好,英文也好,懂詩歌,又熱愛詩歌和詩歌翻譯。我在讀過李以亮譯文后,寫過這樣的評語: “曾讀過扎加耶夫斯基詩歌的不同譯本,有的譯自英文,有的譯自波蘭文。同一個詩人,呈現(xiàn)出不同的面貌。相比之下,還是喜歡李以亮的譯文,精準,到位,有深刻的研究和理解,是用心的翻譯?!?p/>
瞧,有時,轉(zhuǎn)譯是完全可以勝過直譯的。
此外,面對文學翻譯,一如面對所有的事業(yè),最最重要的是: 你必須熱愛。而熱愛又伴生著敬畏。一種錯綜的情感。時間流逝,我越來越敬畏文學和文字了,越來越敬畏文學翻譯了,越來越覺到它的無邊無際,無止無境。什么才算完美?完美難以企及,也根本無法企及,仿佛一場永遠打不贏的戰(zhàn)爭。反過來,也正是這種難以企及,讓你時刻都不敢懈怠,不敢驕傲和自滿。正因如此,一個從不拒絕的翻譯者是可疑的。一個號稱自己的翻譯完美無瑕的翻譯者是可疑的。一個輕易否認前輩勞作的翻譯者是可疑的。而真正懂得譯事性質(zhì)的譯者必定是謙遜的、惶恐的、小心翼翼的。
我甚至都有點懼怕。懼怕文學翻譯。寧可在家里讀讀書,喝喝茶,也決不輕易地答應(yīng)翻譯約稿。尤其是有時間限定的翻譯約稿。這同樣是出于熱愛和敬畏。我相信,譯比寫,更難,也更苦。正所謂戴著腳鐐跳舞。而且永遠是孤獨清貧的舞者。正因如此,我現(xiàn)在更愿寫作。寫詩,寫散文,寫讀書筆記。寫作,海闊天空,無拘無束,讓文字舞動,流淌,閃爍,像水,或像火:
過于喧囂的海灘。喧囂中,那蔚藍的誘惑,那蔚藍的水與火。陽光,白沙,陣陣的波浪。海灘上,女人,袒露著身子,水一樣展現(xiàn)。越是年輕、越是美麗的女人,越是要展現(xiàn)。那真是天體。到處的女人。到處的天體。奔跑。舞動?;蜢o靜開放。用目光向天體致敬吧。耀眼的天體,閃著晶瑩的水珠,讓心和目光醉了。
一次一次的醉。在釀制葡萄酒的海邊。天體也是葡萄酒。陽光確立葡萄酒的品質(zhì)。朋友來時,我們就喝葡萄酒,吃烤魚。茨岡人演奏著歡快的樂曲。小青來過。雪晶來過。沈葦也來過。通宵達旦地喝。一邊舞蹈,一邊喝。一邊喝,一邊抱起漂亮的女人。女人,在海邊。海邊,我的女人。女人也是葡萄酒。最最好的葡萄酒。(拙文《夏天的事情》)
寫作時,你可以想象,可以設(shè)計,可以控制節(jié)奏,也可以游戲,那會給你帶來無邊的快樂。而翻譯卻不行。你不能丟掉那必需的鐐銬。想想青年時期,竟然一天譯五六千字,都有點后怕和羞愧。那時,實在不知天高地厚。想想有些譯者,每年竟能譯出六七本書,實在是佩服得五體投地。還有青年譯者竟然聲稱每天能譯萬字以上,這在我聽來,簡直就像天方夜譚。比起他們,我注定是個笨拙而又緩慢的譯者。我也越來越愿意做個緩慢而又從容的譯者。
如今,每次面對一部作品,我都要長時間地琢磨和醞釀。2007年3月,開始譯阿爾巴尼亞小說家卡達萊的長篇小說《夢幻宮殿》。差不多一個來月,我都處于醞釀狀態(tài)。每天只譯幾百個字。最多也就兩千字。故意地慢。想漸漸地加速,想準確地把握基調(diào)和語調(diào)。一旦確定了基調(diào)和語調(diào),譯起來,就會順暢許多。就這樣,一部十來萬字的小說,竟花費了我四個多月的心血。“雖然顧慮重重,但他沒有從窗戶旁掉過臉去。我要立馬吩咐雕刻匠為我的墓碑雕刻一枝開花的杏樹,他想。他用手擦去了窗戶上的霧氣,可所見到的事物并沒有更加清晰: 一切都已扭曲,一切都在閃爍。那一刻,他發(fā)現(xiàn)他的眼里盈滿了淚水?!边@是《夢幻宮殿》的結(jié)尾。譯完這段話后,我的眼里也盈滿了淚水。
2014年8月17日修改于北京
盧齊安•布拉加
盧齊安•布拉加(Lucian Blaga,1895—1961),羅馬尼亞重要詩人。出生于羅馬尼亞特蘭西爾瓦尼亞地區(qū)一個鄉(xiāng)村牧師家庭。曾到維也納攻讀哲學,獲哲學博士學位。他在文學、哲學等方面均有卓越建樹。主要詩集有《光明詩篇》、《睡夢頌歌》(1929)、《分水嶺》(1933)等。他的詩作以深刻的哲理和奇特的意象探索了人與自然,短暫的生命同永恒的宇宙,渺小的軀體同博大的靈魂之間的關(guān)系。他的詩是典型的自由體,不拘泥于韻律,而刻意追求神秘的意境和詩歌本身的內(nèi)在節(jié)奏。羅馬尼亞評論界這樣評價布拉加: “繼愛明內(nèi)斯庫之后,羅馬尼亞詩歌在揭示大自然和宇宙奧秘方面之所以能獲得如此深度和廣度,盧齊安•布拉加的貢獻是任何兩次大戰(zhàn)期間的詩人都難以比擬的?!绷_馬尼亞當代的許多詩人都曾受到他的影響。
0
0
結(jié)局
兄弟,在我看來任何書都是種被征服的病。
可剛剛同你說話的人如今在地下。
在水中。在風里。
或在更為遙遠的地方。
我用這張書頁鎖上大門,拔出鑰匙。
我在某個高處或低地。
吹滅蠟燭,問問自己:
那曾經(jīng)的奧秘去向何方?
你的耳中還留有只言片語嗎?
從以前講過的血的童話中,
將你的靈魂轉(zhuǎn)向墻壁,
將你的眼淚灑向西方。
夏娃
當蛇將蘋果遞給夏娃時,
用銀鈴般在樹葉間
回蕩的聲音同她說著話。
但它碰巧還向她耳語了幾句,
聲音低得不能再低,
說了些圣經(jīng)上沒有提到的事情。
就連上帝也沒聽見它到底說了些什么,
盡管他一直在旁聽。
而夏娃甚至對亞當
也不愿透露。
從此,女人在眼瞼下藏著一個秘密,
并不時地眨著睫毛,仿佛想說
她知道一些
我們不知道的事情,
一些誰都不知道的事情,
包括上帝。
斯特凡•奧古斯丁•杜伊納西
斯特凡•奧古斯丁•杜伊納西(Stefan Augustin Doinas,1922—2002),羅馬尼亞著名詩人。曾長期在鄉(xiāng)村生活和工作。1939年開始詩歌創(chuàng)作。由于政治原因,曾在文壇沉寂十余年。1964年以后,相繼出版了《持羅盤者》、《謹慎的季節(jié)》、《一首詩的內(nèi)部》等幾十部詩集。深厚的文化功底和寬廣的詩歌視野使得他的詩精致、優(yōu)雅、厚重,異常動人。他還曾長期致力于羅馬尼亞民謠體詩歌的革新,力求為民謠體詩歌注入新的活力。
今天,我們告別
今天,我們不再歌唱,不再微笑。
今天,站在中了邪的季節(jié)的開端,
我們分別
就像水離開陸地。
靜默中,一切是那么的自然。
我們各自都說: 原本就該如此——
路旁,藍色的影子
為那些我們思想過的真理作證。
用不了多久,你會變成大海的蔚藍,
而我將是帶著所有罪孽的土地。
白色的鳥會到天邊把你找尋,
素囊里裝滿了芬芳和干糧。
人們會覺得我們是冤家。
我們之間,世界巍然不動,
猶如一座百年的森林,
里面全是皮毛上長著花紋的野獸。
誰也不知道我們是如此地貼近。
夜晚降臨時,我的靈魂,
恰似水塑造的岸,
會化為你的被遺忘的身影——
今天,我們沒有親吻,沒有祝福。
今天,站在中了邪的季節(jié)的開端,
我們告別
就像水離開陸地。
用不了多久,你會變成折射的天空,
而我將是黑色的太陽,土地。
用不了多久,風會吹起。
用不了多久,風會吹起——
會員家 | 書天堂 | 天貓旗艦店 |
微信公眾號 | 官方微博 |
版權(quán)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wǎng)絡(luò)出版服務(wù)許可證: (署) | 網(wǎng)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wǎng)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guān)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