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板塊圖書分類品牌系列獲獎圖書圖書專題新書上架編輯推薦作者團隊
文學社會學批評
巴黎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教材,文学社会学批评的概论与创新
ISBN: 9787559842015

出版時間:2021-11-01

定  價:52.00

作  者:(奥地利)皮埃尔·V.齐马 著 吴岳添 译

責  編:韩亚平
所屬板塊: 文学出版

圖書分類: 文学理论

讀者對象: 大众,普通读者

上架建議: 文学批评 文艺理论
裝幀: 平装

開本: 16

字數(shù): 259 (千字)

頁數(shù): 304
紙質(zhì)書購買: 京東 天貓 當當
圖書簡介

本書曾作為巴黎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的教材使用,它由淺入深地闡明了文學社會學批評的基本概念,它的各種方法和模式,詞匯和句法的社會功能,以及從精神分析批評到文本社會學批評的發(fā)展過程,使讀者得以了解社會學批評的來龍去脈。本書提出并完善了文本社會學批評理論,并結(jié)合加繆的《局外人》、羅伯-格里耶的《窺視者》、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和穆齊爾的《沒有個性的人》等大量20世紀經(jīng)典作品,進行了多層面的批評個案研究,使理論闡釋變得生動、豐滿,具有可讀性和啟發(fā)性。

本書同時附有大量有用的參考書目及內(nèi)容簡介,對于文學專業(yè)的師生和研究者尤其具有閱讀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皮埃爾?V.齊馬(Pierre V.Zima),1946年出生于奧地利,曾在愛丁堡和巴黎攻讀文學社會學,1983年起在奧地利克拉根福擔任比較文學教授,是當代具有批判、辯證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文藝理論學家和批評學家。代表作有《文本社會學》(1980)、《小說的雙重性:普魯斯特、卡夫卡、穆齊爾》(1980)、《小說的無差異性:薩特、莫拉維亞、加繆》(1982)、《文學社會學批評》(1985)等。

譯者介紹

吳岳添,1944年生,江蘇常州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湘潭大學外國語學院特聘教授。曾任中國法國文學研究會會長,1986—1987年在巴黎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進修文學社會學。主要成果有專著《法國小說發(fā)展史》《法國現(xiàn)當代左翼文學》《左拉學術(shù)史研究》等,譯著《論無邊的現(xiàn)實主義》《苔依絲》《我們?yōu)槭裁磻n傷:法朗士論文學》等。

圖書目錄

第二版序

第一部分 方法和模式

第一章 社會學的基本概念

第一節(jié) 引言

第二節(jié) 社會學和哲學

第三節(jié) 社會學和心理學

第四節(jié) 社會學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 文學社會學中經(jīng)驗的和辯證的方法

第一節(jié) 客觀性和經(jīng)驗的文學社會學

第二節(jié) 辯證的模式

第三章 文學體裁的社會學

第一節(jié) 文類體系和社會體系

第二節(jié) 戲劇社會學

第三節(jié) 抒情作品的社會學

第四節(jié) 小說的社會學

第二部分 文本社會學

第四章 文本社會學

第一節(jié) 引言

第二節(jié) 作為社會功能的語義學和句法

第三節(jié) 社會語言環(huán)境

第四節(jié) 社會方言和話語

第五節(jié) 作為社會學范疇的互文性

第六節(jié) 小說的文本社會學:阿爾貝?加繆的《局外人》

第七節(jié) 新小說的社會學:阿蘭?羅伯-格里耶的《窺視者》

第五章 社會學批評和精神分析批評:馬塞爾?普魯斯特作品中的社會和心理

第一節(jié) 方法問題

第二節(jié) 談吐和自戀

第三節(jié) 從精神分析學到文本社會學

第六章 接受美學和閱讀社會學

第一節(jié) 生產(chǎn)和接受

第二節(jié) 布拉格語言學派的閱讀理論

第三節(jié) 從布拉格到康斯坦茨:接受美學

第四節(jié) 從讀者社會學到閱讀社會學:埃斯卡皮、尤爾特和萊納特

第五節(jié) 作為互文過程的閱讀:加繆在蘇聯(lián)

引證文獻目錄

參考書目

名家推薦

《文學社會學批評》從社會語言環(huán)境出發(fā)對一些文本進行了詳盡的評述,齊馬的創(chuàng)見對于文學批評的發(fā)展和啟迪我們的思路無疑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吳岳添(教授)

齊馬的文學社會學理論由于具有實踐性、批判性、辯證性三大品性,恰好回應和闡明了當代語境下文藝學學科定位與建設(shè)問題,可為文藝學學科定位提供一種思路,并能為文藝學學科建設(shè)指明一條道路。

——周平遠(教授)

編輯推薦

社會學批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世紀的啟蒙時代。從孟德斯鳩提出地理環(huán)境決定論,到盧卡契的馬克思主義批評,社會學批評的各個流派均不涉及作品文本的語義、句法和敘述結(jié)構(gòu),這既是社會學批評的特點,也不能不說是它的缺陷。

皮埃爾?V.齊馬在本書中所探索的社會學批評,正是嘗試在研究作品和社會的關(guān)系時,把重點轉(zhuǎn)移到作品的語言結(jié)構(gòu)方面,使社會學批評、精神分析批評和結(jié)構(gòu)主義批評相互取長補短,形成一種更為全面的文本社會學批評。齊馬認為所有的社會問題都

可以表現(xiàn)為語言的問題,“社會生活首先是通過它的言語方面與文學發(fā)生聯(lián)系的”。

精彩預覽

譯者前言

吳岳添

法國現(xiàn)當代文學批評主要有三類:社會學批評、精神分析批評和結(jié)構(gòu)主義批評。這三類文學批評各有特色:源自弗洛伊德心理學的精神分析批評注重作者的童年經(jīng)歷和人格發(fā)展,既不涉及語言結(jié)構(gòu),又忽略社會環(huán)境,過分強調(diào)了人的潛意識和性欲本能;結(jié)構(gòu)主義批評注重語言和符號,力圖成為解釋世界的模式,它的各種流派標新立異、眾說紛紜,充滿了晦澀難懂的術(shù)語,但都未超出文本的范疇。社會學批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世紀的啟蒙時代。孟德斯鳩提出的地理環(huán)境決定論,為后來斯塔爾夫人的《論文學與社會建制的關(guān)系》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從而也為文學社會學批評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包括從盧卡契到戈爾德曼(1913—1970)的馬克思主義批評在內(nèi),社會學批評的各個流派都言之成理,然而它們都不涉及作品文本的語義、句法和敘述結(jié)構(gòu),這既是社會學批評的特點,也不能不說是它的一個缺陷,也是它在 20世紀 60年代初與新批評派論戰(zhàn)時,面對氣勢逼人的結(jié)構(gòu)主義學派顯得力不從心的原因。

從文學批評的角度來看,人們自然會想到是否可能使社會學批評、精神分析批評和結(jié)構(gòu)主義批評相互取長補短,形成一種更為全面的文學批評?看來相比之下,只有社會學批評在研究作品和社會的關(guān)系時,把重點轉(zhuǎn)移到作品的語言結(jié)構(gòu)方面,才最有可能把這三類批評結(jié)合起來。

1985年 12月,我赴巴黎高等社會科學院文學社會學班進修,導師雅克?萊納特是文學社會學家,他選定的教材就是當年剛剛出版的皮埃爾?V.齊馬的《文學社會學批評》。這部著作的出版正逢其時,它由淺入深地闡明了文學社會學批評領(lǐng)域里的基本概念,它的各種方法和模式,闡釋了詞匯和句法的社會功能,以及從精神分析學到文本社會學的發(fā)展過程,并且提供了許多生動的例證,從而使讀者得以了解它的來龍去脈,書后所附的大量參考書目及其內(nèi)容簡介,也是非常珍貴的參考資料,所以我在閱讀過程中就決心把這本難得的教材譯成中文。

當時齊馬已經(jīng)發(fā)表了《文學的文本社會學》(1978)、《文本社會學:評注性引論》(1980)、《小說的雙重性:普魯斯特、卡夫卡、穆齊爾》(1980)和《小說的無差異性:薩特、莫拉維亞、加繆》(1982)等一系列重要著作,而且被譯成了英語和漢語等 9種語言,是聲名卓著的文學批評家和社會學家,但我國讀者對他還幾乎一無所知。齊馬于 1946年出生在布拉格,是原籍捷克德語區(qū)的奧地利和荷蘭公民,曾在愛丁堡大學攻讀社會學和政治學,先后獲得美學和文學社會學的博士學位。從 1972年開始,他先后在德國比勒菲爾德大學、荷蘭格羅寧根大學教授文學社會學和文學理論,1983年起任奧地利克拉根福的阿爾卑斯阿德里亞大學比較文學教授。這期間他還在那不勒斯大學東方學院和維也納大學等院校任客座教授,是倫敦的歐洲學院等國外學院的成員。

齊馬的研究方向是文學和美學理論、社會學和社會哲學。他借助巴赫金的文學理論、格雷瑪斯的結(jié)構(gòu)符號學發(fā)展了一種文本社會學,也就是把符號學引入社會學批評,以此來闡明一切文學的和非文學的(宗教的、科學的和意識形態(tài)等的)文本。他特別關(guān)注語言和社會的關(guān)系,從社會的語言環(huán)境出發(fā)來分析各種文本,區(qū)分集團語言和社會方言。例如要理解普魯斯特的小說《追憶似水年華》,就要依據(jù)當時上流社會的談吐;要看懂奧斯卡?王爾德(1854—1900)和胡戈?馮?霍夫曼斯塔爾(1874—1929)的戲劇,就要與當時有閑階級的社會方言聯(lián)系起來,這實際上就是把社會學批評和結(jié)構(gòu)主義批評結(jié)合在一起了。

《文學社會學批評》從社會語言環(huán)境出發(fā)對一些文本進行了詳盡的評述。例如加繆的《局外人》,主人公墨爾索對是否要結(jié)婚、什么時候死去都無所謂,看起來是一個與社會格格不入的人。齊馬指出《局外人》涉及的是基督教人道主義的社會方言,檢察長的話語是由善 /惡、無辜 /有罪、愛 /憎等二分法構(gòu)成的,是一種善惡二元論的敘事,善與惡等詞語在這種社會方言里已經(jīng)失去了應有的意義,它們的所謂價值正是官方的文化所確定的。法庭以官方文化的名義把墨爾索確定為一個罪人,加繆實際上是在批判基督教的人道主義話語的鎮(zhèn)壓性質(zhì),是在為人的本性和人的生命辯護。

又如新小說作家們寫作純客觀的小說,旨在放棄意識形態(tài)的意義,并且認為這是一種進步。齊馬認為這雖然是一種批判行為,但實際上只是對現(xiàn)存一切的確認。例如羅伯 —格里耶的小說《窺視者》,小說寫推銷員馬蒂亞斯到故鄉(xiāng)的小島上去推銷手表,奸殺了一個牧羊女,后來若無其事地走了。小說里看不出是誰在犯罪,就連牧羊女的情人看到馬蒂亞斯犯罪也無動于衷,周圍的人更是毫無反應。小說排除了一切價值判斷,但齊馬認為小說家是無意識地或違心地再現(xiàn)了某些現(xiàn)存的社會關(guān)系:小說里的女人始終顯得被動、馴服、軟弱和屈從于男性的意志,甚至被簡化為一個性欲的對象,所以女主人公被誰殺害倒顯得無關(guān)緊要了。齊馬認為這兩部小說的類似之處,是都表現(xiàn)了一種既是經(jīng)濟的又是性欲的(因而是非社會的)決定論,在這種情況下,個人的(道德、政治或情感的)主觀性都被消除了。

齊馬為本版的中譯本寫了序言,簡明扼要地概述了本書的宗旨,即把符號學納入社會學批評的背景之中,發(fā)展成為新穎的文學社會學批評。所有的社會問題都能表現(xiàn)為語言的(語義的、語法的和敘述的)問題,所以文學社會學批評關(guān)注的是在語言方面分析文學和社會之間的關(guān)系。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齊馬在分析“文學語言的建制化”的時候提出了這個定義:“在一種獨特的社會和語言環(huán)境里,一種社會語言學意義上的建制規(guī)定著應該被說和被寫的一切。”

線上商城
會員家.png 書天堂.png 天貓旗艦店.png
會員家 書天堂 天貓旗艦店
關(guān)注我們
微信公眾號.png   微博二維碼.png
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

微信號:bbtplus2018(工作時間)
電話:0773-2282512(工作時間)

我要投稿

批發(fā)采購

加入我們

版權(quán)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wǎng)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wǎng)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guān)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

色香色欲天天天综合无码专区,久综合东京热精品视频,欧美黄色一级视频久久免费,天堂AV天堂资源网 免费国产无遮挡av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