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按照新加坡的歷史分期和新加坡儒學的主要內容特點,對新加坡儒學史上有關儒學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等,都做了盡可能詳盡的記錄,力圖展示新加坡儒學傳承的歷史全貌。該書主要內容包括:緒論、新加坡儒學的早期傳播形式及特點(1877年之前)、戰(zhàn)前時期的新加坡儒學(1877—1942)、戰(zhàn)后至獨立前的新加坡儒學(1945—1965)、新加坡獨立后的儒學(1965—)以及附錄等內容。
嚴春寶:山東省莒縣人,哲學博士,歷史學博士后,曲阜師范大學孔子文化研究院暨海南師范大學歷史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新加坡南洋學會永久會員、新加坡南洋孔教會永久核心會員。已獨立出版《一生真?zhèn)斡姓l知——大學校長林文慶》、《林文慶儒學文選譯注》、《他鄉(xiāng)的圣人——林文慶的儒學思想》和Essays of Lim Boon Keng on Confucianism (With Chinese Translations)等四部學術專著、譯著及詩集《愚人的黃昏》等。其中,《一生真?zhèn)斡姓l知——大學校長林文慶》一書除入選“2010年中華讀書報年度圖書之100佳”外,還受到了香港鳳凰衛(wèi)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及新加坡廣播電臺的推介。主要從事海外華文教育、新加坡儒學及抗戰(zhàn)第三戰(zhàn)場——海外戰(zhàn)場的研究等。
自我定位:從事學術研究是出于對職業(yè)的尊重,而詩歌創(chuàng)作卻是源于對夢想的追求。故,與其被稱為是一個學者,倒寧可被誤認為是一個充滿激情的詩人!
第一章 緒論 1
第二章 新加坡儒學的早期傳播形式及特點(1877年之前) 44
第三章'戰(zhàn)前時期的新加坡儒學(1877—1942年) 95
第四章'戰(zhàn)后至獨立前的新加坡儒學(1945—1965年) 219
第五章'新加坡獨立后的儒學(1965年至今) 251
附錄: 新加坡的儒學組織機構 350
參考文獻 388
后記 403
儒道南傳溥星洲
——《新加坡儒學史》序
嚴春寶博士這十多年來,專注于新加坡儒學史的研究,先后把林文慶在華辦學的事跡,及其致力推行儒家思想的因由和變化做了深入的分析,他又把林氏有關儒學的英文著述翻譯成為中文出版,對新加坡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這位社會改革家和儒學推動者,重新通過史冊,面向現代讀者,大有振頹起蔽之功勞。而在研究林文慶的同時,嚴春寶博士不斷地搜集其他有關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地儒學傳播的資料,包括當時中英文報章的報道和論述,他所搜集的范圍,還包括了以土生華人為主的峇峇文化中有關儒學的資料,并以這些資料為基礎寫成這部前人未曾寫過的《新加坡儒學史》,可算是開山之作。
如果說從來沒有人嘗試研究這個題目,那是不準確的。據我所知,好幾位新馬學者如陳育崧、李元瑾、蘇新鋈等都對此類題目有過相當深入的研究,或曾經嘗試寫新馬儒學史,但都沒有寫出一本完整而又系統(tǒng)的專著。對我個人而言,在20世紀 80年代新加坡正推行儒學的時候,也曾經有寫一本新加坡儒學史的計劃,并為此花了數年的時間去搜集資料,可惜最后仍然事與愿違,未能把計劃完成,一直是心頭的遺憾。今見春寶兄的《新加坡儒學史》成書付梓,喜不自勝,當然也有點嫉妒之情。趁他問序之便,也把我的計劃說一下。
我在1980年取得美國加州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后,旋即應新加坡大學之聘到新加坡任教。在新加坡那段日子,我對本地華人社會的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方面是由于教學和研究的需要,但更重要的是因為我本身性格使然。從小我就對周邊的事物和環(huán)境,都有特別的興趣,每到一處新地方及新環(huán)境,都希望盡快和盡量地去投入和融入,才覺得生活有趣味和有意義。因此,我在1980年來到新加坡之后不久,便投入新加坡華人會的研究。我的興趣主要在兩個方面: 一是華人歷史研究,二是儒家思想和文化。在第二個范圍內,我參與的工作包括在1982年以后加入由新加坡政府推動的儒學計劃,幫助編訂儒家倫理教學中的課本和教材,并且負責培訓教師等(至于春寶博士非常艱難才獲得的一套新加坡儒家倫理課本與教材,我也存有一套,而且還包括多次討論的稿本和我在教師訓練班的講義);至于歷史研究,我的興趣主要在于19世紀華人社會的發(fā)展與變遷。雖然最初幾年我在新加坡并沒有汽車代步,但為了考察早期華人社區(qū)和生活的歷史,我也走訪了不少古跡名勝,這期間當然也得到多位好朋友的引導和幫助,像王慷鼎、辜美高、林孝勝和楊松年等。然而,我大多數的時間都用在檔案和文獻研究上面,特別是閱讀早期新加坡出版的各種華文報刊。我平均每天都會花上三四個小時躲在國立大學圖書館的地庫內,埋首閱讀報紙的縮微膠卷,不知黃昏入暮,也不知近視度數加深。我用了數年時間把《叻報》《天南新報》《星報》等全部看完,而且作了詳細的筆記和卡片,至于稍為晚出的《南洋商報》和《星洲日報》,我也看了不少,而且買下幾十年的《南洋商報》合訂本,裝滿了整個房間,由于灰塵滿布,加上蠹蟲甚多,叫家里的人怨聲載道,但我卻總是樂此不疲。
幾年下來,我在報紙和文獻中發(fā)掘到不少新資料及新題材,對新加坡早期華人史的研究興趣也越來越大。最初我嘗試把一些文章在報刊上發(fā)表 ,例如萃英書院歷史、李清輝的東游紀略等文章,引起相當多關心本地歷史同行的注意,至今還有不少本地史家把我引為同道,甚至以為是本地人。及至1988年之后,離新去美,不得不放下新加坡華人歷史這個研究課題,改作新的題目,但一直對新華社會總未忘情。及至回到香港任教于中文大學,即重拾舊情,再次把新馬研究放置在教研的議程上,出版過《宣尼浮海到南洲——儒家思想與早期新加坡華人社會史料匯編》及《新加坡華人社會史論》兩部著作,另外也寫過多篇關于林文慶、陳嘉庚、天福宮和怡和軒的文章。正因如此,得遇同行后輩青年學者嚴春寶博士,知道這位后起之秀在學術研究上的杰出成績,十分欣賞和敬佩。蒙他把我看作入行多年的資深學者,問序于我,實在叫我內心有愧。
現在欣見嚴著《新加坡儒學史》即將面世,樂意在此誠心推薦給愛好“一帶一路”華人歷史的同道和關注傳統(tǒng)中華文化海外傳播的廣大讀者們。
梁元生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學講座教授
2018年12月
從某種程度上說,《新加坡儒學史》也可看作是對林文慶儒學思想研究的進一步拓展和深化,因為林文慶正是新加坡儒學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v觀嚴春寶博士的研究歷程,從“寫傳記以識其人”到“讀其書以明其學”,再到“理解和剖析其思想”,作者由表及里,由淺入深,一步步走進林文慶的內心世界,挖掘出其思想真諦,為廣大讀者還原了一個真實的、有血有肉的“真正的儒者”。在此基礎上,從林文慶對新加坡儒學發(fā)展的貢獻入手,進一步上升到對新加坡儒學傳播與演進予以全面的考察與研究。如此一來,不僅拓寬了儒學的廣度,也拓展了儒學的深度?!吨袊鴪D書評論》2020年第1期
新馬學者陳育崧、李元瑾、蘇新鋈等都對此類題目有過相當深入的研究,或曾經嘗試寫新馬儒學歷史,但都沒有寫出一本完整而又系統(tǒng)的專著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梁元生在20世紀的80年代新加坡正推行儒學的時候,也曾經有寫一本新加坡儒學史的想法
如今,大陸學者嚴春寶這一著作的問世可以填補這一空白值得期待
第二節(jié) 華校的重興及危機
戰(zhàn)前新加坡的華文教育,已經形成了從小學到中學的完整教育體系。新加坡最早的私塾學校被認定是始于1849年的崇文閣,以及稍后于1854年創(chuàng)立的萃英書院。至于現代意義上的華文學校,“新加坡最早的華文小學要推養(yǎng)正學堂(即今崇正學校),開辦于1905年,而最早的華文中學則為陳嘉庚等創(chuàng)辦的南洋華僑中學。華僑中學創(chuàng)立于1919年,比養(yǎng)正學堂遲了十四年。” 在南洋華僑中學成立之前,整個南洋地區(qū)(包括英國及荷蘭殖民地)不包括女校在內的華文小學就有三四百間之多, 這不但為中學的成立提供了穩(wěn)定的生源基礎,也因客觀上的需要而促成了中學的紛紛出現。自華僑中學建立之后,華文中學也開始大量涌現,至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新加坡淪陷于日本人之手前(1942年),新加坡的華文中學已經有四所,它們分別是: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1919年創(chuàng)立)、南洋女子中學(1929年添辦中學)、公教中學(1935年創(chuàng)立)以及中正中學(1938年創(chuàng)立)。 在1942-1945年的日本占領期間,全部中小學校都被迫停辦,及至1945年日本投降、新加坡光復之后,除了原先已有的各所中學紛紛復辦之外,為了應付學生人數增加的需求,新的中學亦紛紛出現。
四、儒家倫理課程的正式實施
有了前期政府的強力推動和新聞媒體的大力宣傳,再加上海外儒學專家走馬燈似的前往新加坡進行密集的公開演講和理論闡釋,使到儒家倫理課程到了真正實施的時候,反倒是少了許多驚喜。儒家倫理雖然表面上看它僅僅只是為中學生開設的一門課程,但說到底,它還是一項社會工程,因為,作為儒家倫理課程教學對象的中學生,其實并沒有多少真正的獨立性,他們更多的只能是被動地接受家長——成年人所選擇的結果,因而,相對而言他們并沒有多少自由選擇的余地。
應該說,政府對于儒家倫理課程的實施是作了充分準備的。為了協調與外國專家的合作,以便制定出詳細的儒家道德教育大綱及其協助課本編寫者編訂課本,新加坡教育部聯合本地學者于1982年7月底成立了以吳德耀教授為主席的“新加坡儒家倫理思想委員會” ,該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1.協助海外學者的訪問工作。2.推動儒家倫理。3.策劃儒家倫理課程綱要。” 這個委員會可以說是負責在新加坡推廣儒家倫理思想教育的一個總的策劃機構。總起來說,教育部對于整個宗教道德課程的推展,可以說是十分慎重的。早在1982年底,也就是在正式推出宗教道德課程的一年之前,教育部就“通過學校,發(fā)信給所有中一學生的家長,要他們決定,孩子在1984年必修的宗教道德教育中,選修哪一門宗教知識或儒家倫理思想?!苯逃恐砸l(fā)出的這樣的信件,其主要目的“在于調查學生的選擇,以作為將來策劃之用,例如訓練師資,出版教科書等?!?
會員家 | 書天堂 | 天貓旗艦店 |
微信公眾號 | 官方微博 |
版權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