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的研究表明,孩子5 歲時創(chuàng)造力達到巔峰,之后一路遞減,成年時從最初的98%跌至5%。本書用圖為主文為輔的輕松呈現方式,梳理了國內外認知發(fā)展心理學、教育學、腦科學等領域的研究成果,強調了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性,闡釋了大顆粒拼插積木對于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及其他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在如何選擇和使用積木方面為家長和幼教老師提供了具體指導和一些拿起來就能用的小技巧。
錢志龍博士,獨立教育學者、百年職??偠綄W、探月學院執(zhí)行顧問、惠靈頓(中國)理事、藝美公益基金會理事。上海出生,就讀于南洋模范中學。高中畢業(yè)后保送北京大學,后旅居美國近十年,先后獲得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傳播學碩士,夏威夷大學文學碩士,東西方中心領導力證書,南加州大學教育學博士。曾任美國羅耀拉大學實踐教授,美國半島國際學校小學校長,怡海教育集團總裁,中國傳媒大學培訓學院國際部主任,青苗國際雙語學校副總校長,培德書院總校長,北京中國學中心董事。
序 緊要與不緊要
前言 誰動了我的積木?
第一章 積木為什么是性價比最高的益智玩具?
—— 積木培養(yǎng)孩子面向未來的能力
第二章 積木是怎么一步步演變成今天這個樣子的?
——世界積木追本溯源
第三章 教育理論及研究如何支持積木的益智性?
——人人都能看懂的幼教原則
第四章 如何選擇好的積木?
—— 家長們對玩具的誤解、誤用及對積木質量的評判標準
第五章 如何正確使用積木?
—— 家長在家里和老師在幼兒園該做和不該做的事
第六章 積木的發(fā)展趨勢
—— 給孩子通向未來的鑰匙
后記 我和布魯可不得不說的故事
誰動了我的積木?
在布魯可做調研的時候,我的助手 Wendy 給我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在女兒 6 歲的時候,她自作主張把女兒的大顆粒積木送了人。女兒非常傷心,并拒絕玩媽媽以“你已經長大了”為由給她買的小顆粒積木。這件事給了我很多啟發(fā),并引起了我的反思。
在中國,家長很難允許孩子單純地玩,即使勉強同意了孩子放下手里的作業(yè),心里卻盤算著:“我在這個‘益智’玩具上的投資能有多少回報?”我們誤以為大顆粒積木太容易,一旦孩子到了不會誤吞積木的年紀就必須改玩小顆粒積木。家長們太關心那些表面的得失,而忽略了大小顆粒積木在本質上的不同。按圖紙拼搭的小顆粒積木其實更像應試教育,只有一個標準答案,也只有一種簡單粗暴的評價標準——是否搭成。而大顆粒積木更像是當代藝術,沒有唯一答案,鼓勵創(chuàng)造和表達,用有限的材料實現無限的創(chuàng)意。
家長把自己認為孩子已經不需要再玩的玩具送給其他小朋友,還以為是合情合理且善良有愛的決定,卻忽略了孩子的認知和情感需求。送給孩子的玩具就是孩子的財產,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支配權。 可以跟孩子商量,讓他自己決定哪些玩具可以在弟弟妹妹手里重新獲得價值,哪些他希望繼續(xù)玩,長大以后拿在手里還有甜蜜的回憶。
很多家長自己是喝著“成王敗寇”的“毒雞湯”長大的,也習慣了用一種工具、一種標準評價成功和幸福。他們過于注重書面成績的“出人頭地”,以為創(chuàng)造了最好的物質條件和上學機會,就能保證孩子未來的競爭力。但這種給予又不是無條件的,孩子必須用全 A 的成績單做回報,在這種“投資邏輯”里,孩子淪為大人攀比炫耀的產品。
一旦有了這種急功近利的想法,就容易做出得不償失的事。 其實有些能力,比如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孩子生來就有,根本不用教,也教不會。而家長們卻高舉著“教育”的大旗,把孩子的日程表填滿,在提前學習“硬知識”的過程中把它們修剪掉了。 每次聽有的家長炫耀自己 5 歲的孩子能搭出為 8歲的孩子設計的樂高,我就特別心痛,這種炫耀本質上跟炫耀考試成績和排名一樣,對孩子而言,傷害大于鼓勵,除非他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名泥瓦工。
現實中,家長們常常以受害者身份出現,抱怨學校布置的作業(yè)太多,但一旦學校不留作業(yè),他們又花錢去給孩子“買”作業(yè)。有些家長本來還算淡定,但一看到別人都在報班就坐不住了,“花錢圖個心安”的心理便也讓家長從原告變成了被告。我能體察家長們對未知和未來的恐懼,也能理解他們不希望孩子輸在起點的苦心。但雪崩來臨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就是在學校、家庭和社會的三重重壓下,形成了這水漲船高的“劇場效應”——因為前面的人站起來看戲,后排的人也不得不站起來,甚至站到椅子上。孩子不得不學更多、學更早。我們誤以為時間、汗水和金錢的簡單疊加就能換來孩子將來在競爭中的優(yōu)勢,而完全違背了孩子身心發(fā)展和教育的基本規(guī)律,忽略了“玩”的必要性和“玩中學”的科學性。
比這些更可怕的是對孩子情感需求的忽略。很多父母,尤其是父親,以忙著掙錢為由,只買單不陪伴。這樣的養(yǎng)育方式跟過度關注和溺愛一樣,除了造成關系疏遠、管教不力的后果,更嚴重的后果就是孩子缺乏自信,即使表面上達到了世俗標準的成功,也常常一輩子找不到人生的意義,得不到幸福,甚至還有心理受創(chuàng)的風險。
做家長本不是一門能完全無師自通的手藝,很多家長在黑暗中摸索太久,付出了不可逆的代價。家長們不如先反思一下自己的童年,看看有沒有受到過類似的對待和傷害,再反思自己是否一不小心還沿襲了下來。我們無法改寫童年,但可以停止這種“祖?zhèn)鳌钡摹耙詯蹫槊钡膫?,并在培養(yǎng)與下一代的親密關系中修復自己曾受到的情感忽視的傷痛。孩子之所以珍貴,是因為他們不但自帶洞察世界的慧眼,還具備治愈傷痛的神力。
我寫這些話,不是要苛責大家,而是希望溫柔地提醒家長朋友反思自己的育兒方式,不要輕易去動孩子們心頭那塊珍貴的“積木”。尤其是在這個“人工智能將在 20 年內取代人類 80% 的工作”的時代,玩的能力,玩中學的能力,創(chuàng)造和與眾不同的能力正變得無比重要。
本書作者花費近一年的時間,深入市場調研、采訪,收集了近100小時的談話錄音和幾十萬字的文本資料,通過嚴謹的論文式的治學態(tài)度,用繪本式的方式呈現,既有PPT 式一目了然、結構清晰的特點,又用了幽默有趣的漫畫和大量的圖示……這樣的表達形式,使晦澀難懂的中外教育理論容易讓老師、家長,甚至孩子明白和理解,從而會心一笑的。并耐心引導家長和幼教從業(yè)人員等如何選擇積木,如何正確使用積木,指導方法具體、可操作性強。
會員家 | 書天堂 | 天貓旗艦店 |
微信公眾號 | 官方微博 |
版權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