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板塊圖書分類品牌系列獲獎圖書圖書專題新書上架編輯推薦作者團隊
不大可能
法国诗人、评论家和翻译家,法兰西学院诗歌奖、龚古尔诗歌奖、卡夫卡文学奖等奖项得主——伊夫?博纳富瓦著名文论《不大可能》,聚焦波德莱尔、艾略特、瓦雷里、吉尔伯特·莱利、巴尔蒂斯等诗人、画家及其作品,充分论述阐发诗学思想、艺术观念,以深刻的抒情主义风格,对哲学和精神问题进行探讨。
ISBN: 9787559860156

出版時間:2023-07-01

定  價:46.00

作  者:(法)伊夫·博纳富瓦 著, 刘楠祺 译

責  編:吴义红
所屬板塊: 文学出版

圖書分類: 文学评论与鉴赏

讀者對象: 大众

上架建議: 人文·文学·艺术评论
裝幀: 精装

開本: 32

字數: 90 (千字)

頁數: 176
紙質書購買: 天貓 有贊
圖書簡介

《不大可能》是博納富瓦著名的文學藝術評論集之一,是一部關于詩歌和詩人研究、繪畫及畫家研究的評論集,對法國和歐洲文學史、藝術史上的拉辛、波德萊爾、蘭波、馬拉美、瓦雷里、吉爾伯特·萊利、T. S.艾略特等重要詩人,和巴爾蒂斯、拉烏爾·烏貝克以及文藝復興時期的皮耶羅·德拉·弗朗切斯卡、杜喬、布魯內萊斯基、馬薩喬、保羅·烏切洛、安德烈亞·德爾·卡斯塔尼奧、達·芬奇、波提切利和拉圖爾等繪畫大師逐一進行點評,表達了博納富瓦的詩學主張和藝術觀點。

作者簡介

伊夫·博納富瓦(Yves Bonnefoy,1923—2016),法國著名詩人、評論家和翻譯家。他的創(chuàng)作宗于波德萊爾、瓦雷里、馬拉美以來的象征主義傳統(tǒng),又融以現代藝術的創(chuàng)新活力,被認為是20世紀法國現代詩歌的最后一座高峰。他一生創(chuàng)作詩集幾十部,曾獲獲得法蘭西學院詩歌獎、龔古爾詩歌獎、卡夫卡文學獎、意大利諾尼諾國際文學獎等多種文學獎項,并多次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

劉楠祺,1955年生于北京。1982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西語系法語專業(yè)。譯著有波德萊爾《惡之花》和《巴黎的憂郁》,耶麥《春花的葬禮》,埃德蒙·雅貝斯《問題之書》《相似之書》《界限之書》《腋下夾著一本袖珍書的異鄉(xiāng)人》《我構筑我的家園》《邊緣之書》等。2020年獲2020春風悅讀榜金翻譯家獎,2022年獲金青藤國際詩歌獎·詩歌翻譯獎和第14屆傅雷翻譯出版獎。

圖書目錄

拉文納的墓葬 001

惡之花 026

巴爾蒂斯的創(chuàng)新 040

拉烏爾?烏貝克 062

文藝復興繪畫中的時間與永恒 067

一百二十一天 099

保羅?瓦雷里 113

詩的行動與場域 123

虔敬 159

譯后記 163

序言/前言/后記

名家推薦

伊夫·博納富瓦是一位具有才華和智慧的偉大詩人,他的作品是語言啟迪我們認識周圍世界的力量的見證。他的詩歌既充滿了個人情感,又具備普遍意義,他的視野讓我們受益。 ——庫切

伊夫·博納富瓦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詩人之一,具有極其深邃的視野和深度。他的作品充滿了對自然世界的深刻關注,具備深邃的精神內涵,以及對詩歌變革力量的承諾。 ——謝默斯·希尼

伊夫·博納富瓦是文學史上少有能終生保持卓越創(chuàng)作水準的詩人。 ——保羅·奧斯特

博納富瓦是當今為數不多的真正可以稱之為大師的詩人之一。他的作品充滿了深刻的抒情主義風格,對哲學和精神問題有著深刻的參與,以及對詩歌本身的熱烈執(zhí)著。 ——約翰·阿什貝利

編輯推薦

伊夫·博納富瓦以詩人著稱,《不大可能》是博納富瓦最著名的文學藝術評論集之一。他對歐洲幾位著名的詩人和畫家,例如波德萊爾、瓦德里、巴爾蒂斯等人及其作品予以中肯而獨到的評價。他的見解獨辟蹊徑,打破陳規(guī)舊套,體現出作者敏銳的洞察力和高品位藝術鑒賞力。在評論這些名家的同時,也闡發(fā)了他自己的詩學主張和藝術觀點。他的評論寫作對我國當下的文學藝術批評具有現實的借鑒意義。

精彩預覽

保羅?瓦雷里

瓦雷里的作品中有一種力量,但這力量卻是迷茫的。他有為語言臻至化境而隨時獻身的意愿和精力,但這對于他確信的蘊含理性的法蘭西詩歌卻用不著。他神思不寧,他為語言的晦澀而不安,但他無論在本質還是深度上又難與其思想原初的場域相協(xié)調,那場域有如一片無霧的河岸,險境昭然。清澄中蘊含幻象。從他的詩中,至少能體味到失望、謊言、某片真實或臆造的、心儀的地中海式凈土。那土地激情至簡,如此本原,如此純凈,詩仿佛在心靈中駕馭萬物:在永恒之海上迎著朝陽,御風而行。那兒,光芒普照,了無遮蔽。那兒,目光追逐知識,并將認知模式植入心靈,石堆或岸旁的橄欖樹也由此成為橄欖樹的典型。漫步至此,我們確信已觸及心智,其雖險為物象所伏,卻最終疾步踏上“觀念”之鄉(xiāng)的歸途。這就好比意大利語給人的錯覺:用詞明晰,語義精確,令人毋妄毋嗔——但其實另有他解。還有這樣一類怪象:尚未成型,晦暗難辨,應運而生,又轉瞬即滅。這便是當下的存在。那棵橄欖樹,盡管依舊是那棵橄欖樹,但其深層次的區(qū)別在于,它是實時實地 存在著的,是那種在刀斧下或林火中將會消逝的存在。瓦雷里昧于這一存在的奧秘。有人想用亞里士多德的理論駁斥他。既然對“觀念”的幻想給詩招致巨大的風險,因此這一詞語已無人置喙。當我說“一朵花或大海,橄欖樹或清風”時,這些看似唯有在其本質上、單一性上和永恒性上才能捕捉到的詞語,竟能輕而易舉地與瓦雷里確信的真實——“那片”海、“那棵”橄欖樹和“那陣”清風——相應和。對語言而言,這種幸福唾手可得,但卻要付出何等舍棄的代價??!這是一種重復、模仿和描述的平和,卻是不具有行動和靈魂的平和,與馬拉美所倡導的背道而馳!馬拉美是將詞語與“觀念”等同看待的,對于那朵“在任何花束中都無法覓得”的花 ,他深知尚不存在的“觀念”是不能稱為“觀念”的,于是他求助于“書”,以其可讀和誨人的屬性,營建起一座“觀念”的殿堂。這計劃令人嘆為觀止,又依然詩意無窮,因為他已自我救贖了!而邁向存在的腳步卻在喧豗中遭遇了對“觀念”的唾棄——物質、場域、時間以及馬拉美用“偶然”一詞囊括的所有事物。于是,我說的那種“轟動”便在我們的話語中爆裂開來。此乃詞語和那個真實事物之間的距離,是智識與那個臆想出來的對象——我們當然可以稱之為愛情——之間的對抗。

從柏拉圖到柏羅丁,再到基督教的原初教義,“觀念”哲學總能在這片最富生命力的活水中康復。

我想,這就是現代法蘭西詩歌殊絕的獨創(chuàng)性,它由波德萊爾首創(chuàng),在話語表達詩意之際,其隱秘的初衷被重新省識。詩像愛一樣,應當界定存在的事物。詩應當忠實于黑格爾曾以語言之名傲慢質疑過的“此地”與此時,并將那些已在事實上脫離存在的詞語創(chuàng)制為一種面向語言的深刻而反常的回歸。倘若詩不去定義那些轉瞬即逝的東西,還有什么可關注的呢?這種回歸的典范就是《為一位過路女子而作》 那首十四行詩。歷經無盡的輾轉之后,詩的題材變?yōu)閷λ劳龅乃妓鳌?p/>

但瓦雷里不知道人們早已發(fā)明了死亡。

他曾經寫過堅定地支持帕斯卡 和波德萊爾的評論文章。他熱衷于一種本質的世界,那里無生無死,萬物安穩(wěn)長存,從未真實存在過,仿佛蒼茫夜色中單純而柔曼的畫卷。那個世界里,人們可以安眠——當然,若在陽光下確感睡意襲人的話——瓦雷里在許多詩中都回憶起這種濾去了感覺的幸福與慵倦,只萃取了一種敏感而普適的片段,仿佛在享受著某種典型的東西,如動物和植物之所為,如希臘藝術之所求,這是沉睡的思想。沉睡者像個陰影,向幽靈敞開了大門。瓦雷里喜歡沒有夢幻對象的世界,他所做的就是不去弄皺原本如此的表皮——因為在他的世界里,我們的行為原本就是不實在的?!耙磺写嬖诮詾閷淼拇嬖凇保贻p時就曾這樣寫過且沉迷其中。希臘意義上的宇宙對稱性以及愛倫?坡 意義上的持久性,將我們的自由化為虛無,將我們的一舉一動和他能捕捉到的一切均賦予陰影的屬性。難怪納喀索斯 會為一種熱望和虛幻之美所震撼。他俯身溪流,所視非物,不為流水的存在之謎而亢奮,只是窺見了自己頭戴桂冠的形象和另一個更加可憐之謎:他的存在沒有結局。

當某種唯一的、實際的行為掙脫自我,奮不顧身地去接近一個我們全然陌生的世界時,對瓦雷里而言,他唯一和可能的行為便是全身而退,從而在某一角度為我們受限的境遇增加一些神性的智慧。那是永久的沉睡,是夢想著延續(xù)純粹行為與理性規(guī)律的一種沉睡狀態(tài)。泰斯特先生 ,那位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人,便會成為宇宙透鏡中上帝的虛像。幽暗的密室中,微弱的燭光顫抖著,匯聚起被一切存在所映照的上帝的光。而存在本身,這不復存在的行為,會重新創(chuàng)造出無欲無求的自由和造物主全知全能的靜止。在“精神”的運行中,有幾多榮光已被重新認知?。〉瑯诱鎸嵉氖?,這思索之下的存在已無可言說,詞語并非為其而生!我們的語言正處于幾何學和“存在”的分離之際,對規(guī)律的探尋已不再與詞語為伍而是與之相悖,話語自我提升全憑偶然,可瓦雷里卻不明就里。當他本應與泰斯特先生三緘其口——我是指保持克制或干脆承認不懂——時,卻反而喋喋不休。這可是犯了對詩自我驚詫的大忌的。

面對詩難逮、難悟的現實,他在求索;他試圖從詩學的角度遵從于這種現實,既是為科學的真實,也是為了求知;有時,他懷著靦腆的虔誠,坦承自己是個詩人,但又總因自己對幻覺的懷疑論趣味而動輒反復。實際上,在他看來,詩的語言若不能藻麗和煽情又有何用?或許是為了兼具“規(guī)律”中的“美”和“真”,保持詩的敏感外殼,但軀殼本身便不再那么必要,只是混跡于周遭事物的一種含糊其詞的可能,是一個誘惑的圈套。詩,猶如宙克西斯 筆下的葡萄,是一個沒有生命的表象,它將虛無引入本質之鄉(xiāng),這難道不是“非存在”的一種計謀,仿佛瞬間乍現的一種有效力量、一種狡詐、一種意志么?由此,詩人便因詩本身而選擇去擁抱惡勢力。作為敏感而閑散的詩人,他在思想與陽光間發(fā)掘著自身的魔鬼屬性,他當然也不必太在意那條作祟其間的狡詐的蛇,一條與其說它惡毒、毋寧說是看破一切的蛇,它不會執(zhí)拗己見,而只是無聊地把上帝想要的各色嘲諷一一“勾畫”出來——一位文學的愛好者,一位庶幾可稱為浪蕩子的人,他深知過分的誘惑永不會止于血與死,換言之,他又再一次廁身于其所不愿的存在之鄉(xiāng)。瓦雷里的作品缺乏深刻的震懾力。其現實的存在遠未痛苦到要像某些杰出的巴洛克詩人那樣以幻想為生,或像雖仍在漂泊卻依舊關愛著人類且哀其命運的人們那樣喜好詛咒神明。

然而,對于詩的雄心壯志,那是怎樣的一種頹廢?。≡谛Q承繼了宗教思想的現代詩里,在深邃的、近乎覺醒的法蘭西語言中,波德萊爾又想起了他為未知的神明預留的位置,還有“那位”過路的女子,“那只”天鵝,“那片”沾滿泥點兒的常春藤葉子,在這些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中,瓦雷里是個背教者,是集智慧于一身的新派哲學家,當他的身心甘愿化為陰影的同時,他仍在談論著精神之光。我曾不止一次地回想起1944年在法蘭西公學聽他講課時的情景,他如此親切,頭腦如此敏銳,卻又如此空幻,形式質樸無華,仿佛對話中的影子,而對話本身確已化為影子。我想,在我們這個時代,他是唯一真正該被詛咒的詩人 ,他無疑置身于厄運和對厄運之想象的庇護之下,這厄運因觀念與詞語(從詞語的心智方面)而來;他昧于了解怎樣去愛事物,因而喪失了夜闌詩成、喜極而泣的那種本質上的歡樂。在這個世界上,真正的詛咒由此演變?yōu)橛螒?。瓦雷里寫詩,只循一己?guī)則,他的詩篇中,意趣和卓識同在,就像一盤沒有下完的觀念與回聲共弈的細膩棋局,充滿著游移和哀傷。

瓦雷里為我們留下了什么呢?如果文學的確需要這種消極活動以使語言更臻細膩的話,那棋局本身就應當如他所說,要為最狂暴的詩句到來時可能瞬間耗盡的精力去精心籌措完備的資源。然而更為重要的影響,則是我此前曾提及的、在某些詩中留下的詛咒的影子。那條向上帝奉獻“哀傷之榮耀”的蛇,它的語氣瞬間變得如此純凈,如此真摯,如此熱忱,以至于上帝的榮耀不再那么一目了然,人們會由此聯(lián)想到存在的榮光或許是不可接受的,剎那間,冷漠反而比否定或崇敬更為真實。瓦雷里最美的詩篇《海濱墓園》(Cimetière marin)尤其如此,因為他猶疑其間。在那個海濱,在那個全然陌生的正午,純粹的感覺與純凈的思慮彼此間無盡地相互觀照,某種尚未成形的事物呼之欲出。墳塋的閃光揭示出一個開端。那是光的另一面,如瓦雷里所言,是一種“秘密的變化”,是由一絲“瑕疵”開辟出的一片立足的沃土。毫無疑問,品達 所說的“可能”便轉到了這一方向。在飽嘗有限的創(chuàng)造之痛苦中,瓦雷里再一次選擇了對平淡之哀愁的偏好,那是對非現實之熱情的偏好。他重歸心醉神迷的狀態(tài),在那種狀態(tài)中,人們都是盲目的,他重歸瞌睡般的感覺,重歸并非彼風的此風當中……這是對一種封閉形式的藝術給予確認和再確認的過程。在他沒有啞音“e”的語言里——概念的斷層,實體的誘因,法語的得天獨厚——此種匠心,將形式與詳圖同一,與舞女纖弱的舞姿同一,與思辨的假說同一,冥冥間,唯有寶石才具備的形狀宛若懸浮于突變與黑夜之上的穹隆。我們需要忘掉瓦雷里。我們寄望于偶像形式的存在,這一次,我們希望的是有著自由的面孔、超越神學與科學的新的偶像。

后記

我是否在“批評”瓦雷里呢?我覺得,我是嚴肅的,我所做的僅僅是人們對那些寥若晨星的作家的褒揚。

這些人將永存我們心中。我們要與之角逐,就像我們?yōu)榇嬖谥康亩駬瘛_@純屬個人的角逐。從人們賦予這個詞語的稍許嚴肅的意義而言,這或許是一場博弈。

線上商城
會員家.png 書天堂.png 天貓旗艦店.png
會員家 書天堂 天貓旗艦店
關注我們
微信公眾號.png   微博二維碼.png
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

微信號:bbtplus2018(工作時間)
電話:0773-2282512(工作時間)

我要投稿

批發(fā)采購

加入我們

版權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

色香色欲天天天综合无码专区,久综合东京热精品视频,欧美黄色一级视频久久免费,天堂AV天堂资源网 免费国产无遮挡av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