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板塊圖書分類品牌系列獲獎圖書圖書專題新書上架編輯推薦作者團隊
由畫入史: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世界書報刊圖敘
解读372张出自全球知名媒体及图书馆、博物馆馆藏图片,从各国视角呈现第二次鸦片战争图景,提供专题图像资料库,在细节处重新发现历史。广雅出品
ISBN: 9787559856753

出版時間:2023-03-01

定  價:118.00

作  者:(美)宋玉武 编著

責  編:原野菁
所屬板塊: 社科学术出版

圖書分類: 中国史

讀者對象: 大众

上架建議: 历史
裝幀: 平装

開本: 16

字數(shù): 413 (千字)

頁數(shù): 452
紙質書購買: 天貓 有贊
圖書簡介

本書試圖通過由畫入史的形式,全景式描述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本書所用的圖像取材于英國《倫敦新聞畫報》《泰晤士畫報》《世界新聞畫報》《笨拙》;法國《世界畫報》《環(huán)球畫報》;美國《哈潑周報》;以及帶有插圖的圖書和圖書館、博物館所藏的相關圖像文獻。圖片內容涉及晚清的鴉片貿(mào)易、商船事件、廣州戰(zhàn)役、大沽戰(zhàn)役、火燒圓明園等。本書還參考了漢、英、法文的資料。作者將中西方文字資料、圖像進行對照,進而呈現(xiàn)真實的戰(zhàn)爭與被圖像“形像塑造”后的戰(zhàn)爭,并探討西方媒體宣傳在戰(zhàn)爭中的作用與影響。

作者簡介

[美]宋玉武,1958年生,現(xiàn)為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部館員,曾出版英文圖書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等3部,中文圖書《從北平到延安》。發(fā)表論文20余篇。

圖書目錄

001 楔子 歷史三調:晚清的鴉片、教案、 商船事件

003 印度:鴉片的誕生

015 西林教案:馬賴之死

019 商船事件:世界大戰(zhàn)的小導火索

023 第一部?廣東:天朝夷敵

025 廣州城之戰(zhàn)

085 佛山水道之戰(zhàn)

109 英法聯(lián)軍進攻廣州

183 第二部?天津:船堅炮利

185 第一次大沽戰(zhàn)役

233 第二次大沽戰(zhàn)役

268 英法聯(lián)軍遠征大清

307 英法聯(lián)軍登陸北塘

331 第三次大沽戰(zhàn)役

357 第三部?北京:城下之盟

359 張家灣之戰(zhàn)

369 “九一八”人質事件

375 八里橋之戰(zhàn)

385 北京城下之盟

431 大事記

436 編后記?從海外發(fā)現(xiàn)中國歷史

序言/前言/后記

白銀帝國: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也是一次世界大戰(zhàn)

近代中國,泰半處于內憂外患的戰(zhàn)火中。1850年代中期,白銀帝國—大清國深陷鎮(zhèn)壓太平天國及各路義軍的泥沼。此時的英國,在工業(yè)革命深入發(fā)展之后,為尋求擴大在華的貿(mào)易權,特別是鴉片貿(mào)易權,借口續(xù)約,悍然對大清帝國發(fā)動戰(zhàn)爭。1856年10月23日,英國以廣州清軍水師到持有過期港英執(zhí)照的“亞羅號”商船上搜捕海盜、侮辱英國國旗為由,命軍艦3艘、陸戰(zhàn)隊2000人向虎門開進,挑起戰(zhàn)端。又因1856年年初,法國傳教士馬賴在廣西西林被處死,法國遂決定加入英國遠征軍懲戒大清國。英法聯(lián)軍于1857年年底攻占廣州。1858年6月,英法軍隊到達天津,迫使清廷簽署《天津條約》。一年之后,英法特使攜艦隊欲前往北京正式換約,途中與清政府發(fā)生齟齬。聯(lián)軍在天津大沽與僧格林沁率領的清軍交戰(zhàn),結果聯(lián)軍大敗。為此,1860年8月英國與法國重組軍隊遠征大清帝國。此后,英法聯(lián)軍攻陷大沽炮臺,占領北京城,焚毀圓明園,對大清進行了帶有羞辱意味的報復。是年10月,清廷與英法簽署城下之盟。此時,俄美兩國也趁火打劫,各取其利。研究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專家黃宇和教授指出,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實際上也是一次世界大戰(zhàn)—四大洲之亞洲、歐洲、美洲、非洲,六大國之中國、英國、法國、俄國、美國、印度,均卷入其中。聯(lián)軍中,包括了不同膚色、不同種族的官兵,從法國北非殖民地的非裔士兵到印度錫克騎兵,不一而足。在中國歷史上,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也是一個轉折點。領教了西方的船堅炮利,清廷被迫走上了洋務運動的道路。此舉雖然治標不治本,卻具有深遠的意義。

1887年,晚清改良思想家、外交家薛福成(1838—1894)在反思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時指出:“英人初志在得入城見大吏,借以通隔閡、馭商民,乃粵民一激再激,葉相(葉名琛)復一誤再誤,使拱手而有粵城……益知中國易與,遂糾法、俄、美三國兵船北上,駛入大沽,阻我海運,立約而還……粵民激于前此大府議和之憤,萬眾一辭,牢不可破,必阻其入城一事以為快,屢請屢拒,紛紜者二十年,而大沽之失,天津之約,皆成于此,由今觀之,甚無謂也。”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時,薛福成剛剛成年。他對戰(zhàn)爭的解讀源自貼近那個時代的洞察、概括和分析,實在有助于今人理解那場遙遠的戰(zhàn)爭。

史學家羅家倫曾說:“中國史學家最不注重圖畫。要使史書有生氣,圖畫是一種有力的幫助。如1859年大沽口之戰(zhàn),中國炮臺打沉了四艘英法的兵船,重傷了六艘,可以說是近代對抗外國海軍唯一的勝利。而大沽口炮臺的建筑,和竹簽泥港的排列法,只是外國還有圖畫?!闭腔谶@樣一種研史路徑,本書編者試圖通過由畫入史的形式,利用原始文獻、史家專著,解讀畫家記錄的歷史瞬間及其背后的歷史故事。本書還試圖將中西方文字資料、圖像進行對照,呈現(xiàn)真實的戰(zhàn)爭與被圖像“形象塑造”后的戰(zhàn)爭,并探討西方媒體宣傳在戰(zhàn)爭中的作用與影響。本書所用的圖像資料,以西畫為主,包括現(xiàn)場寫真、報刊書籍配文插圖、歷史畫作、漫畫、地圖等。

西方媒體很早就注意到,對重大事件特別是戰(zhàn)爭事件的報道,最能吸引讀者,其效果相當于今天的“新聞頭條”。所以,媒體經(jīng)常特派記者兼畫家奔赴前線報道戰(zhàn)況。這些特派員相當于今天的戰(zhàn)地攝影師或攝像師。他們將所見所聞撰文、繪圖寄回本國。1856年10月,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自1857年1月17日起,英國媒體《倫敦新聞畫報》遂開辟新的專欄《對華之戰(zhàn)》(War with China)。為其供稿的畫家兼記者查爾斯·沃格曼(Charles Wirgman, 1832—1891)正是《倫敦新聞畫報》遣往大清帝國的特派員。

戰(zhàn)地畫師具有超出當時戰(zhàn)地攝影記者的不少優(yōu)勢。畫板在手,即可以穿梭于硝煙戰(zhàn)火之中,繪下戰(zhàn)斗實況。特派員的畫,連同文字說明,極具新聞實錄色彩。綿延160多年后,這些圖畫將歷史的剎那定格,仍然讓人感受到當時激戰(zhàn)的場面和氣息。譬如畫師筆下所繪英法聯(lián)軍攻陷大沽炮臺的場景,栩栩如生,充分表現(xiàn)了戰(zhàn)斗的激烈。由于當年照相機機身笨重,技術要求復雜,戰(zhàn)地攝影記者機動性很有限。即使大牌攝影師費利斯·比托(Felice Beato)也只能戰(zhàn)斗結束后再拍一下布滿了清軍尸體的大沽炮臺。

19世紀中葉的西方政客、外交官、軍事長官十分看重大眾傳媒對公眾的影響和對官方政策及行動的支持。英國首相巴麥尊就是運用媒體的高手。1850年代,《泰晤士報》在英國報業(yè)集中化過程中成了英國輿論的龍頭老大。為了控制《泰晤士報》,巴麥尊將該報一些重量級人物拉進內閣及他的社交圈。此后,《泰晤士報》變成巴麥尊宣傳其對外政策的重要平臺。1860年10月下旬,率軍進入北京的英國全權特使額爾金勛爵在得知《泰晤士報》隨軍記者被清軍押作人質,死于監(jiān)獄后,決定焚毀圓明園。其理由之一即“如果我不替記者報仇,那《泰晤士報》會怎么評價我呢”。

有關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戰(zhàn)時繪畫在西方中國圖像發(fā)展史上可以說是一個高峰。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時,《倫敦新聞畫報》尚未創(chuàng)刊,戰(zhàn)時繪畫寥寥無幾,而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圖像數(shù)以百千計地出現(xiàn)。像以如此大量、如此密集的畫作,通過主題匯集的方式描敘遠東戰(zhàn)事的情況,此前絕無僅有。這一時期西方的新聞畫風,雖然也有貶抑褒揚,但總體來說是寫實的。畫家基本如實描繪重大事件,如中英、中法官員談判簽約。這與1894—1895年甲午戰(zhàn)爭時日本浮世繪非常夸張的“揚日貶中”的風格大相徑庭。日本《日清韓談判之圖》就是一例。畫中可見,日本代表身材高大、威武、挺拔,戎裝一絲不茍,單手叉腰,另手持劍,呈站姿,居高臨下,正眼俯瞰。而大清代表袁世凱著裝隨意,坐姿猥瑣,視線向上仰望日人,單腳抬起,雙手張開,一臉的驚恐。畫中展示的尊卑高低立現(xiàn)。

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相關圖像中,有一批直接表現(xiàn)了東方式的酷刑,如1856年馬賴神父受“站籠”之刑。這些野蠻、殘酷畫面的真實性有待考證。但毫無疑問,它們助長了大清負面形象在西方長期不斷的建構,并且這種建構直接或間接地服務了西方列強在華治外法權的建立與維系。

恭親王弈?(1833—1898)是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期代表清廷撫和的主要人物。作為特命欽差大臣的他自然成了畫師、攝影師獵取的重要對象。1860年10月24日,英國全權代表額爾金勛爵與奕?簽署《中英北京條約》。史上留有一圖,系一名在現(xiàn)場的英國軍官亨利·克里洛克(Henry Crealock)所繪。此畫翔實地記錄了簽約的實況,彌足珍貴。畫中27歲的恭親王,在一位英軍軍官的指導下畫押簽字。這位年輕無知的親王后來向額爾金透露,包括他自己在內的清廷官員居然不知道印度隸屬英國,并一直認為英國是一個小小的島嶼,其一半以上居民生活在水上。清廷的顢頇與不明事理其來有自。早在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時,林則徐即認為英軍“倘因勢迫奔逃上岸,該夷渾身裹緊,腰腿直撲,一跌不能復起。凡我內地無論何等之人,皆可誅此異類,如宰犬羊,使靡有孑遺”。戰(zhàn)爭打了兩年后,道光皇帝在一道諭旨中還詢問:英國在什么地方?為什么英國人要賣鴉片?印度人在他們的軍隊中干什么?他們怎么會有個22歲的女人做國王?她結婚了嗎?義律真的回國了嗎?咸豐帝對英國的認知似乎與道光皇帝及林則徐當年相差無幾。船過水無痕,1860年的清廷還沒能從20年前的敗績中醒悟過來。

在描繪激戰(zhàn)場面的圖中,經(jīng)??梢娪⒎?lián)軍下級軍官在戰(zhàn)斗中身先士卒,發(fā)揮表率作用。史書中亦有詳細記述,如在英軍軍官統(tǒng)領的印度錫克軍團中,錫克士兵的跟進跟退,就看白人軍官如何表現(xiàn)。在第三次大沽戰(zhàn)役中,英軍每10名傷亡人員中,就有1名是軍官。軍官傷亡比例之高實屬罕見。從某種意義上講,英法軍隊下級軍官的榜樣作用也是聯(lián)軍取勝的原因之一。

“羅曼蒂克”一直是西洋繪畫的一個經(jīng)久不衰的主題。戰(zhàn)爭期間,隨軍畫師當然不會忘記將浪漫元素加到軍旅生活的畫作中。1858年9月25日《泰晤士畫報》刊載版畫“聯(lián)軍護送英法全權代表前往談判現(xiàn)場”,圖中可見行軍隊伍里的聯(lián)軍小伙與東方姑娘眉來眼去。此情此景,無從考證,只能姑妄看之,很可能是畫師的自我想象。

為了讓讀者對中西武備能有所了解,本書也收集了清軍與英法聯(lián)軍武器裝備的有關資料。顯而易見,兩者相比,相差不止一個數(shù)量級。根據(jù)相關材料的描述,英軍的阿姆斯特朗大炮輕巧,機動性強,射程精準且遠,法軍的拿破侖大炮亦屬上乘,而清軍還在沿用17世紀荷蘭人的炮械。同樣,兩軍兵艦也有霄壤之別。

在建軍思想方面,大清的迂腐可以上溯到一個世紀以前。早在1762年,清緬戰(zhàn)爭爆發(fā),清軍遭遇了從英國東印度公司購買洋槍洋炮的緬甸軍隊,三戰(zhàn)皆敗。自此八旗將領領略了熱兵器的威力,申議購買洋槍洋炮裝備軍隊,但乾隆帝竟認為“騎射乃建州之本”,拒絕了這個動議。而此時,西歐已進入工業(yè)革命時代,幾個三級跳,將“天朝上國”遠遠拋在身后。風過無影,大清國歷經(jīng)幾連敗—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法戰(zhàn)爭、甲午戰(zhàn)爭、八國聯(lián)軍侵華之戰(zhàn)—也未能痛定思痛,汲取教訓,徹改文化落后、吏治腐敗、軍備廢弛之局。筆者在翻閱各類西方畫報時,看到所報道的是19世紀中葉西方科技的突飛猛進:造巨艦,修鐵路,鋪設海底通信電纜,生產(chǎn)機動火炮、步槍、手槍……再比看大沽炮臺圖中大清守軍使用的弓弩—如此差距,實在令人扼腕!

除了圖片,本書還搜集了一批作戰(zhàn)示意圖,如廣州城戰(zhàn)役圖、佛山戰(zhàn)役圖、聯(lián)軍直隸灣軍事行動圖、八里橋戰(zhàn)役圖等。這些地圖一目了然,實為文字無法代替。它們詳述了地理、軍隊部署、船只位置、炮臺、路障、水障、火炮彈道等,可助讀者從另一個角度深入了解兩軍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及戰(zhàn)役過程。是研究地理史、軍事史不可多得的第一手文獻。

視覺圖像比文字直白,但有些圖像卻是不易解讀的,要求觀圖者具備歷史知識儲備和辨析能力。對筆者來說,分析圖像的真假也是一個挑戰(zhàn)。在編書的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有些圖像完全是杜撰的,跟畫師自己的觀察或現(xiàn)場目擊者事后的回憶大相徑庭。譬如,兩軍激戰(zhàn)北京城一圖實系子虛烏有,實際情況應是英法軍隊兵不血刃拿下北京城。

據(jù)視覺方法論研究專家吉莉恩·羅斯(Gillian Rose)的著作《觀看的方法:如何解讀視覺材料》所述,圖像用視覺語言轉述世界,“但轉述本身絕非毫無心計”,影像從來就不是觀看世界的“透明窗戶”。從整體看,西方媒體是有傾向性的。他們配合政府,主導民意,宣揚尚武精神與騎士傳統(tǒng),貶抑東方,以達到為出師正名之目的。同時,西方媒體有選擇地自行約束。如英法畫師明知聯(lián)軍搶掠、焚燒圓明園為失道之舉,卻對如此駭人聽聞的惡行收墨停筆,罕有記錄。不過,也有少數(shù)畫師,秉筆直書,如有一圖描述英國領事巴夏禮帶兵進占廣州城后四處張貼布告一事,畫家在背景中繪有英軍士兵推搡、欺侮手無寸鐵的廣州百姓的情形。觀看此景,觀畫者即對所謂正義之師、文明之師的行為起疑。

掩卷回首,1856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令人不禁百感交集。如何理解西方“文明”與“野蠻”共存的現(xiàn)象,一直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困惑。筆者編著此書之際,這種探索的疑惑更是貫穿整個過程。為了達到國家利益最大化的目的(發(fā)動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主謀英國首相巴麥尊的曠世名言,即“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1840年、1856年維多利亞女王旗下的英軍施武,強迫大清與世界“接軌”,清廷不“接”,遂起戰(zhàn)端。巧合的是2001年,維多利亞去世百年之際,中國主動與世界接軌,加入了世界貿(mào)易組織。自由貿(mào)易本無可厚非,但鴉片貿(mào)易夾帶對東方經(jīng)濟的掠奪和對大清國人精神與肉體的荼毒就“惡莫大焉”了。鴉片,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一鍋粥里面的一粒老鼠屎,而“文明”的英國用“野蠻”的戰(zhàn)爭強迫中國喝粥,正是讓人匪夷所思之處。在檢視清廷的封閉、愚鈍,以及文化、科技的整體落后時,我們常有惋惜、遺憾之痛,同時也有薛福成的由衷感嘆:國人所謂“由今觀之,甚無謂也”。

面對百年國恥,我們可以知恥而后勇,可以以平和的心態(tài)、客觀的角度,研究過去、保存記憶、展望未來。西方哲學家巴魯赫·斯賓諾莎(Baruch de Spinoza)曾將人類的喜怒哀樂看作自然界中的風雨雷電,希望人們像了解自然萬物那樣去了解人類。他曾說,“我萬般小心,對于人類的行為,我不嘲笑、不悲嘆、不譴責,只是努力地去理解”。這或許給我們提供了一條新的思辨、解讀歷史之路。

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一:

文字堆砌的歷史圖景需要靠想象完善,圖片展示的歷史則以真實直擊心靈。372張圖片,從廣州城被焚毀到北京城大門被鐵騎踏開,勾連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始末,呈現(xiàn)真實殘酷的鴉片制造、堅船利炮、戰(zhàn)火硝煙、傲慢狂妄;也呈現(xiàn)中華大地的表里河山、城市街景、皇家園林、建筑、珍寶……邪惡貪婪的鴉片貿(mào)易荼毒四方,無力的大清做著最后的反抗,刀劍對戰(zhàn)槍炮,失落國度的尊嚴在工業(yè)文明和資本主義面前化為烏有。大清也有過唯一的勝利,但在歷史車輪的碾壓下如螳臂當車。最后的結局令人扼腕,圓明園的大火燒毀的不只是皇家的夏宮,也是封建帝國的千秋大夢,千年文明古國歷史上最為屈辱的時刻之一隨著圓明園最后一縷灰燼的飄零而落定。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就此書由畫入史,將圖景銘記,為不使我們的文明再蒙塵埃。

編輯推薦二:

說起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大部分人的印象還停留在《天津條約》《北京條約》和火燒圓明園。而《由畫入史》通過372張手繪圖構筑出的歷史,使得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不再只是一些年份、條款、人名和地名,而是由更多細節(jié)架構起的有血有肉有感的過往,是雖有所了解但看過現(xiàn)場圖景后依然會被震驚的過往:規(guī)范操作、流水線運作的鴉片制造工廠,一眼望不到頭的鴉片烘干坊,擺滿二十多層貨架的巨大鴉片倉庫,恒河上滿載鴉片的官方船隊,煙館里醉生夢死的大清國民,被堅船利炮攻擊和被大火焚燒的廣州城,用冷兵器對戰(zhàn)堅船利炮的清軍,坐著八抬大轎傲慢進京簽約的英國特使,被焚毀前美輪美奐的圓明園和被劫掠的珍寶,用一輛輛馬車運輸給英法的白銀……自由貿(mào)易本無可厚非,但所謂“文明”國度為攫取巨額利益采取卑劣手段摧殘他國,甚至為了開戰(zhàn)解散議會,就可見其“文明”之虛偽與無恥了。故而,西方慣用的“民主、平等、自由”的障眼法,看過本書之后,我想大部分讀者也能將其看穿。

精彩預覽

印度:鴉片的誕生

1840—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后,大清帝國鴉片市場大開。1850年代,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巴特那(Patna)和比哈爾(Bihar)等地,大規(guī)模生產(chǎn)鴉片。

巴特那距離港口城市加爾各答約600公里。英國東印度公司雇用印度勞工,從事田間作業(yè),種植罌粟,然后將原材料運往工坊加工。一個熟練的工人每天生產(chǎn)大約100個鴉片球。此后,東印度公司將成箱成箱的鴉片從巴特那沿恒河運到加爾各答,銷往大清帝國。

1851年,時任駐孟加拉英軍的地圖測繪專員沃爾特·斯坦霍普·舍威爾(Walter Stanhope Sherwill)少校出版了《印度鴉片·大清市場:鴉片制作流程》一書,詳盡介紹了鴉片生產(chǎn)的過程。書中描繪的鴉片制作、運輸規(guī)模之大,生產(chǎn)流水化程度之高,管理之縝密,今天看來,都不失震撼。

廣州之戰(zhàn)

1856年10月16日,兩廣總督葉名琛派行商伍崇曜會見英國駐廣州代辦領事巴夏禮,希望就“亞羅號事件”達成諒解。伍崇曜,大清富商伍秉鑒第五子,原名元薇,商名紹榮,字良輔,號紫垣,廣州南海人,清朝廣州十三行怡和行行主。英國駐香港總督包令(John Bowring)指示巴夏禮拒絕談判,并決定進一步采取高壓手段。《倫敦新聞畫報》認為:“大清人似乎明白了通過談判無法解決問題,而西馬糜各厘決心與中國總督對峙下去,看誰更倔。”

英國艦隊很快越過虎門,于10月23日直逼廣州。當西馬糜各厘乘坐的艦船到達廣州時,其部隊已經(jīng)攻占了部分炮臺。當日4時,巴夏禮照會葉名琛,宣布英軍已到廣州,并占領了許多炮臺,以示威逼。此時葉名琛正在校場看鄉(xiāng)試馬箭。為了穩(wěn)住人心,他未露絲毫畏懼之意。有下屬提醒他不可大意,葉督笑道:“必無事,日暮自走耳。但省河所有之紅單船及巡船,可傳諭收旗幟,敵船入內,不可放炮還擊……”

此后幾日,各炮臺的官兵遵照葉名琛指示,不發(fā)一槍一彈,在英軍進攻時只能撤離炮臺。葉的態(tài)度很明確,避免同英國人打仗。當無法避戰(zhàn)時,也決不發(fā)第一槍,以免被誣告。一方面,葉希望借此激怒廣州百姓,使他們能奮起抗敵;另一方面如果英軍堅持訴諸武力,老百姓便會支持政府對敵作戰(zhàn)。為了打擊英國的貿(mào)易,10月26日,葉名琛下令關閉廣州海關。面對葉的舉動,英軍決定增加壓力。10月28日,西馬糜各厘下令炮轟廣州。從這天起,英軍每隔5—7分鐘就炮擊一次。此時,總督府多數(shù)人已離去,而葉名琛正襟危坐于府中,毫無懼色,發(fā)布命令懸賞殺夷。

10月29日,英軍分數(shù)路攻入廣州城。城內的清軍繼續(xù)抵抗,打死英兵3人,傷11人(注:英軍統(tǒng)計數(shù)字)。最終,西馬糜各厘在巴夏禮陪同下,大搖大擺地走進了兩廣總督衙門,但發(fā)現(xiàn)此地空無一人。由于英軍人數(shù)有限,不宜久留,只好退出廣州城。此時,葉名琛避居在舊城巡撫衙門里。11月12日,英軍攻占虎門橫檔炮臺,次日又攻占虎門其他炮臺。此后,在1857年6月佛山戰(zhàn)役和英法聯(lián)軍進占廣州之前,敵對雙方的武裝沖突從未停止。

1857年春,英國議會改選后,再次當選首相的巴麥尊決定擴大對華戰(zhàn)爭的規(guī)模。1857年3月20日,英國政府任命前加拿大總督額爾金為對華全權特使,并增派5000英軍開赴大清。

第二次大沽戰(zhàn)役

“《天津條約》的侵略性質,侵略者自己供認不諱。”法使葛羅說:“中國皇帝是在槍炮威脅下接受這些條件的,其中有些對于他本人和他的龐大帝國,都是屈辱的、致命的;這些條件,只有在暴力下才能實行?!睍r任英國陸軍大臣的西德尼·赫貝特(Sidney Herbert)說:“《天津條約》……每一條款都是新戰(zhàn)爭的禍根?!盵1]

對于這種被迫簽署的“城下之盟”,清政府實難接受。此后,天津防務對北京安全的重要性愈發(fā)突出。1858年7月至次年5月,在咸豐帝批示下,欽差大臣僧格林沁受命主持整頓、加強天津一帶的防御體系。其主要措施有:(一)重建和添筑炮臺,(二)恢復直隸水師,(三)集結兵力,(四)安置攔河設施,(五)提高兵勇作戰(zhàn)能力。此番整治完善了防御體系,也增強了清軍的戰(zhàn)斗力。

1859年3月29日,桂良等人接到上諭:“進京換約如能盡力阻止,更屬妥善。倘該夷堅執(zhí)不肯,務須剴切言明,議定由??谶M京時,所帶人數(shù),不準過十名,不得攜帶軍械。到京后,照外國進京之例,不得坐轎擺隊。換約之后,即行回帆,不許在京久駐?!盵2]而英法等國卻另有打算,計劃將艦隊開進白河,直駛天津。

1859年6月20日,英國公使卜魯斯(F. W. A. Bruce)和法國公使布爾布?。ˋ. de Bourboulon)率領聯(lián)軍艦隊開入直隸灣,打算沿白河到天津與清政府換文,然后進駐北京。按1858年的協(xié)議,當時商定英法與清政府于一年后交換文書。清政府建議英法代表在荒涼的北塘登陸,通過陸路北上換文,同時,清政府也不同意英法使節(jié)由眾多軍隊護送進京。但英法代表并不接受清廷的條件。卜魯斯認為,由白河進京是他們的權利,“接受直隸總督的提議無異于走上恥辱和失敗的死胡同”[3]。由于雙方意見相左,戰(zhàn)事遂起。

第二次大沽戰(zhàn)役中,聯(lián)軍統(tǒng)帥是英國海軍遠征司令賀布(James Hope),清軍統(tǒng)帥是蒙古親王僧格林沁。按賀布的作戰(zhàn)計劃,6月25日清晨,聯(lián)軍炮艦駛向鐵戧口。因為正值漲潮,到達時間比預期晚。其間,還有炮艦擱淺。下午2時左右,聯(lián)軍才清除第一道障礙物,共拉倒10多架鐵戧。此時,兩岸炮臺毫無動靜,不見一兵一卒。炮臺看似已經(jīng)撤空。而當聯(lián)軍艦隊到達雞心灘的位置時,所有炮臺上的草席突然卷起,南北炮臺交叉開火。此時聯(lián)軍炮艦如待宰的羔羊,瞬間多艘船只中彈,賀布本人也負了傷。激戰(zhàn)到下午4時,聯(lián)軍旗艦“鸻鳥號”被擊毀,炮艇“茶隼號”和“庇護號”被擊沉,“鸕鶿號”等炮艇先是擱淺,后又被擊毀。下午5時,賀布下達登陸命令,結果進攻部隊深陷泥灘,難以自拔。經(jīng)過一晝夜激戰(zhàn),聯(lián)軍遭到慘敗,13艘參戰(zhàn)艦艇中,4艘被擊毀擊沉,死傷500多人,最后被迫撤退到直隸灣。

北京城下之盟

咸豐帝接到八里橋清軍戰(zhàn)敗的消息后,于9月22日從圓明園逃往熱河。臨行前,咸豐委派恭親王奕處理后續(xù)事宜。

9月24日,恭親王照會額爾金,以交還人質來換取和平。額爾金提出3日內放人,否則進攻北京城。三日已過,清廷并未釋放人質,而是再次照會額爾金,希望先談和約。同以前一樣,雙方糾結在“遞交國書”這一問題上:一是因為中、西方外交禮節(jié)的不同;二是雙方對來往照會的理解有出入,導致多次拉鋸戰(zhàn)。

10月6日,聯(lián)軍到達北京安定門和德勝門外。10月7日,聯(lián)軍洗劫皇家園林圓明園。此時咸豐帝、軍機大臣、各部尚書均已逃走,恭親王等人也避走萬壽山。10月8日,清廷釋放了包括巴夏禮在內的第一批人質。10月12日,第二批人質被釋放。10月13日,英法下達最后通牒,稱部分聯(lián)軍將進入北京城。10月14日,清廷交出最后一批人質。至此,被扣押的39名人質,交還19人,另20人在獄中死去。10月18日,額爾金下令火燒圓明園。

額爾金在1860年10月25日致英國外交大臣約翰·羅素(John Russell)的信件中提到“毀壞圓明園行宮,與勒索一宗款項,使清政府能于當?shù)鼗I集,作為媾和之初步,名義則為被害者之賠償費,二舉聯(lián)合起來,似為完成各條件之惟一方法”[1]??梢钥闯鏊砻媸墙锜龍A明園報復人質死傷事件,實則是向清廷施壓,使其能即刻簽約。因為即將到來的嚴冬對聯(lián)軍不利,格蘭特將軍早已知會額爾金,11月1日前聯(lián)軍必須離京返航。

10月24—25日,清廷全權代表恭親王奕收拾殘局,分別與英國全權代表額爾金、法國全權代表葛羅簽署《中英北京條約》和《中法北京條約》,并與兩國互換《天津條約》的批準書。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宣告結束。

英法聯(lián)軍占領圓明園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法國國家圖書館)

法國歷史學家布立賽(Bernard Brizay)在他的《1860:圓明園大劫難》一書中羅列了很多參與洗劫圓明園的當事人后來的記述,他們一致認為劫掠圓明園無法避免。而布立賽認為,這些人的辯解無非是為自己開脫罪責。

從10月7日到10月9日,聯(lián)軍對圓明園進行了大肆搶劫。法軍貝齊亞上尉回憶:“10月9日,我們終于撤離了劫掠現(xiàn)場,身后留下一片廢墟和大火,戰(zhàn)爭中這悲慘的一幕無論如何是遮掩不了的,它使軍隊失去了尊嚴,使一些人失去了榮譽?!盵1]英軍上尉哈特·鄧恩回憶:“我很累,躺在那兒,除了占領使人覺得滿足以外,搶劫皇宮就是一切。這使人性深處隱藏著的最壞的情感,包括占有欲和貪欲,突然之間全都冒了出來。誰都對自己得到的不滿足,因為總覺得別人比自己得到的更多。我還認為,每個人的自尊都程度不同地有所降低,因為誰都非常清楚在這種時候驅使自己的是哪種情感?!?p/>

1865年春英國倫敦水晶宮中國文物展

The Illustrated London News(1865–05–06)

《倫敦新聞畫報》

1865年春,英國倫敦水晶宮展出了法軍上尉內格羅尼(De Negroni)在1860年從圓明園搶掠的中國藝術品。其中包括中式象牙雕船、鑲嵌玉石的漆器柜、玉佛手、瓷器、珠寶、皮毛、絲綢,以及歐洲使節(jié)贈送給清廷的西洋鐘等。

額爾金進京與清廷簽約

The Illustrated London News(1861–01–05)

《倫敦新聞畫報》

“1860年10月24日早晨,額爾金勛爵與英軍統(tǒng)帥格蘭特將軍在600名士兵和100名軍官的護送下,通過安定門進入北京城,前往禮部。額爾金勛爵由16名穿著紅色號衣的轎夫抬著,道路兩旁有拿皮爾將軍指揮的英國第二步兵師列隊護衛(wèi)。該步兵師的一些士兵還占據(jù)著關鍵路段和關鍵地點,以防不測。當額爾金勛爵走出轎子時,英軍衛(wèi)兵舉起兵器敬禮,英軍樂隊演奏英國國歌《天佑女王》。恭親王身穿深藍色袍子,身前身后的衣服上都繡著‘面目猙獰的魔鬼’,或曰‘帝國之龍’。(注:該描述取自英國記者報道,這體現(xiàn)了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在西方世界,龍是兇惡、殘忍的象征。新聞記者和西方讀者接受的即龍是魔鬼。)他上前雙手抱拳行禮,額爾金勛爵脫帽欠身回禮。根據(jù)中華禮儀,額爾金勛爵隨后自始至終都戴著他的帽子。

“簽約大廳的中間放了一張桌子,桌子上放著裝有雙方協(xié)議和條約文本的盒子。雙方的全權代表分別在文件上簽字蓋章,然后交換文本。簽約儀式上,清廷代表準備了茶點,但英方委婉地謝絕了。整個過程中,恭親王表情憂郁,這可能跟額爾金勛爵故意晚到2個小時有關。簽約儀式結束后,額爾金勛爵上轎,樂隊再次演奏《天佑女王》,英軍炮兵放了21響禮炮,額爾金勛爵原路返回。”(《倫敦新聞畫報》)

圖中可見大路兩邊擠滿了北京城內的老百姓,據(jù)額爾金勛爵的秘書羅亨利回憶:這些人翹首張望,默不作聲,看不出任何恐懼,也沒有絲毫敵意。

額爾金進京與清廷代表簽約

Brown University Library(布朗大學圖書館)

“在指定的當天下午3點,陪同額爾金勛爵前往簽約大廳的隊伍進入安定門。……額爾金勛爵坐在綠色轎子上,由16名身著紅色制服的苦力抬著,他的兩個參謀官騎著馬走在轎子兩旁,后面跟著更多的步兵和騎兵?!鞲傻赖膬膳远颊局奖?,大約有兩千人,隊伍走過

線上商城
會員家.png 書天堂.png 天貓旗艦店.png
會員家 書天堂 天貓旗艦店
關注我們
微信公眾號.png   微博二維碼.png
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

微信號:bbtplus2018(工作時間)
電話:0773-2282512(工作時間)

我要投稿

批發(fā)采購

加入我們

版權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wǎng)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wǎng)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

色香色欲天天天综合无码专区,久综合东京热精品视频,欧美黄色一级视频久久免费,天堂AV天堂资源网 免费国产无遮挡av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