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物畫吸引著許多藝術愛好者。這種充滿技巧的繪畫主題被賦予豐富的意義并成為得以延續(xù)的傳統(tǒng)。它表現(xiàn)的可能是隨處可見的花卉、蔬菜,也可能是令人愉悅的樂器、書籍。在這本書中,艾麗卡·朗繆爾分析了靜物畫的魅力,講述了它與其他繪畫形式的不同之處,并追溯了它的發(fā)展歷程——從古羅馬時期墻壁上的錯視圖,到卡拉瓦喬與委拉斯開茲的復興,再到塞尚與畢加索的作品。
艾麗卡·朗繆爾(Erika Langmuir)英國官佐勛銜獲得者,她曾在蘇塞克斯大學任教,并曾擔任開放大學藝術史系主任。1988年至1995年,她擔任英國國家美術館的教育主管,是《英國國家美術館指南》(National Gallery Companion Guide)以及“英國國家美術館·細究名畫”系列中《風景》(Landscape)等多本著作的作者。
引言 1
靜物畫的起源 13
16世紀的靜物畫 37
細觀靜物畫 49
靜物畫與現(xiàn)代大師作品 59
靜物畫的升華 65
欺騙眼睛:“錯視畫” 75
靜物畫的再現(xiàn) 85
延伸閱讀 91
圖片版權 91
引 言
解釋人們?yōu)槭裁聪矚g方丹-拉圖爾的《六月玫瑰》(見圖1與圖2)并且熱衷收藏此類作品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畢竟,誰不會沉醉于如此絢麗、精致的花卉?而且這類作品還不會讓你打噴嚏,既展現(xiàn)了四季交替,又無限地保留了脆弱之美。
生活中非常普及的花卉畫是如此形象寫實,以至于我們習慣通過它們來觀察其所描繪的事物。但我們幾乎忘記了,像拉圖爾這類作品的創(chuàng)作并不是自發(fā)的,而是源自西方繪畫百年傳統(tǒng)中形成的復雜技藝。
花卉,水果、蔬菜和其他食品,鍋碗瓢盆,餐具,書籍,樂器——簡而言之,即各種各樣的物品——都是靜物畫的經典素材。有時候,這些素材本身就是美麗的、華貴的、令人向往的;有時候,它們只是普通的家居用品。正是靜物畫對這些素材的再次塑造,讓它們變得與眾不同,成為一種特別的視覺享受。
這篇引言的目的是通過探索靜物畫的本質和歷史,來豐富視覺享受。這個問題比看上去更復雜,它觸及藝術與現(xiàn)實、感知與表現(xiàn)之間關系的核心,觸及藝術家如何看待自己在社會中的角色。也許,它比視覺藝術中的任何其他主題都更需要被定義:實際上,每個人都知道靜物畫中表現(xiàn)了什么樣的事物,但很難準確地解釋靜物畫是什么。
在圖1至圖4展示的三幅作品中,只有拉圖爾筆下的花卉(見圖1與圖2)可以被稱為“靜物畫”。在歐洲語言體系中,這個術語出現(xiàn)得較晚,指的是一種特定的繪畫類別,類似于其他常見的繪畫類型,如肖像畫或風景畫。靜物畫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大約于1600年復興,而從19世紀末到我們這個時代成為藝術實驗的焦點。
但是,在探索靜物畫的過程中,我們也不能忽視以靜物為主題的其他類型的畫作,比如拉·海爾的《文法寓言》(見圖3)。當然,文法不是一個真實的存在,而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屬于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的人文“七藝”之一。對文法的隱喻藏在這幅畫莊嚴的幾何結構、纏繞在人物手臂上的拉丁銘文、古典雕像般的人物造型,以及周圍的古羅馬建筑遺跡之中。拉·海爾放棄了教條的擬人手法來塑造文法的中世紀屬性,而選擇展現(xiàn)它更親切的一面,正如1593年切薩雷·里帕(Cesare Ripa)在法國首次出版的暢銷藝術家手冊《圖像學》(Iconologia)中所描述的那樣:“與稚嫩的植物一樣,年輕人的大腦也需要澆水,文法的責任就是滋養(yǎng)它?!逼婆f的廚房水罐,以及陶罐里剛剛種下的,還很脆弱的銀蓮花和報春花,這一組合在畫中成為文法的象征,此外,還再現(xiàn)了真實生活中的細節(jié),包括從排水孔中流出的水。正是這種寫實而平淡的擬人化處理,吸引著我們的目光。
拉·海爾寫實的園藝陶壺描繪得益于當時靜物畫的流行。在他生活的時代,將真實的物體作為抽象思想的象征,是一種慣常的表現(xiàn)手法。我們能夠在早前的杜喬的《天使報喜》中發(fā)現(xiàn)這種慣例(見圖5),這幅畫是于1311年安裝在錫耶納大教堂祭壇畫的一部分。大天使加百列出現(xiàn)在圣母瑪利亞的房間里,宣布她將奇跡般地迎來自己的兒子——耶穌。除了兩位主人公之間顯眼的白色百合花花瓶,沒有什么元素能夠分散觀者的注意力。然而,對于那些熟悉基督教意象的人來說,花瓶和瓶中的花朵是此場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們象征著圣母瑪利亞,天使稱之為“充滿恩典”。瑪利亞是容器的化身,上帝將在其中孕育肉身。她像百合花一樣純潔。因為百合花或鳶尾花也作為皇室的紋章象征,所以這些花也暗示著她圣母的身份。
就像這個時期流行的傳教士一樣,杜喬試圖說服觀眾相信基督故事中的精神內涵,還有文字真理。金葉形狀的背景以及天使和圣母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是遵循了當時的藝術慣例,但畫家可以調整建筑與裝飾細節(jié)以豐富觀者視覺的真實體驗。明暗色調的交錯足以形成一個三維的背景,光源來自左上角畫面以外的某處陽光或者圣光。這種錯覺最令人信服之處體現(xiàn)在花瓶的獨特細節(jié)上:一個簡單的明暗處理將一個平面物體轉變?yōu)橐粋€站立在水平面上的空心的具有立體感的花瓶(見圖6)。
人們越熟悉這些象征符號,就越容易傳遞符號所隱喻的人物和思想。我們可以看到,1600年左右的歐洲,一些最早的獨立靜物畫就源自宗教故事中的圣母象征和符號(見圖18、圖51、圖52)。到了17世紀中葉,一種被稱為“虛空派”(vanitas)的象征性靜物畫開始在天主教和新教中流行。這些畫以世俗物品象征死亡,意在喚起觀者的道德義務,提醒他們人類生命的短暫和世俗成就的虛無(見圖53與圖54)。
此外,還有第三種幾乎完全依賴于靜物主題的繪畫,但實際上它并不是純粹的靜物畫。這類作品主要起源于低地國家,現(xiàn)在通常被歸類為對生活場景的記錄。然而,以卷心菜為主題的畫面顯然不是對生活的真實記錄,而是基于現(xiàn)實因素的虛構(見圖7)。沒有一個18世紀的荷蘭家庭有條件使用一個仿古石浮雕裝飾的櫥柜或窗臺,或擁有如此豐富的魚類和獵物儲備。這類圖像存在的主要原因不是為了記錄現(xiàn)實生活,而是盡可能地展示藝術家模仿物體表面紋理的能力。出于這個原因,靜物畫的主題并不局限于在前景中展示的一些物體,而是分散在整幅畫中。脆而有褶皺的卷心菜、
貓和兔子柔軟的皮毛、不同家禽的羽毛、表皮光滑的死魚以及堅硬的石頭、陶器、柳條籃子與已磨損的毯子形成對比。仔細觀察背景,我們可以分辨出木頭、瓷器、白镴(見圖8),甚至懸掛腌肉的鐵鉤。這些人人熟悉的日常用品,能夠展現(xiàn)藝術家的精湛技藝。廚房的女傭、貪婪的貓和魚販子的多彩“生活”,與石雕上異教海神的古老“藝術”形成鮮明對比,巧妙地展示了這位荷蘭畫家高超的表現(xiàn)技巧。這些鮮活的人物動態(tài)中隱藏的逸聞趣事僅僅是偶然的。
至此,這些大體上就是我們將要討論的三種繪畫:獨立的寫實或象征性靜物畫、具有明顯象征性的其他題材的繪畫,以及表面上依靠大量靜物元素來表現(xiàn)“生活片段”的繪畫。我還將講述一種靜物畫,但在這篇引言中沒有說明,暫時將它放置在藝術和裝飾之間。它的主要目的是讓觀者相信,無生命的物體不是被描繪出來的,而是“真實存在的”。因此,它被稱為“欺騙眼睛”的錯視畫(見第75~83頁)。
現(xiàn)在,對于我們來說,做出這些區(qū)分是有益的,而且從目前繪畫的分類和展覽方式來看,這也許是不可避免的。但同樣重要的是,要記住一點,在19世紀之前,藝術家和觀者不一定會如此系統(tǒng)地思考繪畫。盡管杜喬(見圖5)生活在拉·海爾(見圖3)之前,而委拉斯開茲(見圖31)出生在塞尚(見圖46)之前,但許多形式的靜物畫并沒有在不同的階段整齊地發(fā)展——這也是它為什么如此難以研究的原因之一。
當今最杰出的鑒賞家佩尼主持的這套“細究名畫”,是引導我們觀看繪畫的一種“文本”細讀,教會我們把站在美術館的畫作前曾經丟失的珍珠一一拾回。這套小書還有一個更大的抱負,它的每一本都提供了一條研究的路徑,那些有心深入繪畫奧秘之境的人,沿著它會找到更璀璨的珊瑚碧樹。
——著名美術史學家,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范景中
英國國家美術館雖不是第一個向公眾開放的美術作品藏館,卻是世界上第一個被列入公用事業(yè)、第一個向兒童開放的美術館,藏品博涉13世紀到20世紀歐洲各流派的精品,并源源不斷地針對館藏進行學術研究,主題日益細化,為藝術史學科、大眾的美學和人文修養(yǎng)做出卓越的貢獻?!队鴩颐佬g館·細究名畫》系列叢書,打破了不同時期作品之間風格上的障礙,在浩若煙海的館藏中挑選極具代表性的作品,提煉出技巧、色彩、面孔、畫框、靜物、風景、贗品、構圖、修復九個維度,通過學者天團的深入解讀,讓我們對每個維度有所領悟。這樣有所指向、信息豐富而權威的解讀方式,不但建立了具體細微的經驗秩序,也為我們提供了一條從局部進入偉大藝術作品的路徑。
——作家、策展人 祝羽捷
俗話說,神靈居于細節(jié)之中。藝術的神韻也總是通過對作品細節(jié)的“細究”(a closer look),才能被我們心領神會。讀懂一幅畫作,是一個慢工出細活的過程,是一個又一個的細節(jié)不斷涌現(xiàn)的過程。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喜歡呆在美術館里反復觀看原作的緣故。唯有通過一件一件的原作研讀,我們才能登堂入室,進入藝術史的神殿?,F(xiàn)在,英國國家美術館的這一套“細究名畫”經典叢書,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組織翻譯成中文出版,不僅印刷精美,細節(jié)迭出,而且每冊小書都有獨特的“細究”視角,獨立成史,足以引領我們讀者進入作品的大千世界,讓人理解“一圖勝千言”的美妙之境。
——中國美術學院藝術史教授 楊振宇
寫給“英國國家美術館·細究名畫”叢書
這套叢書集中了多位專家的深邃目光,從多個角度厘清和解釋我們對這些藝術品的興趣、激動和沮喪。藝術史學者做的,是與藝術相關的事情,但不創(chuàng)造藝術。我們試著去理解藝術家想在作品中表達什么;觀看者體會到什么;為什么有些東西在它的時代被創(chuàng)造出來;討論個體藝術家以及他們的目標和動機;討論贊助者的反應和行動。我們研究它們并書寫出來。通過閱讀、琢磨這些觀察和寫作,讀者得以靠近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得以感受他們的情緒,也就無限地貼近了藝術史中那些關鍵的時刻。
——廣州美術學院藝術史教授 樊林
★細究英國國家美術館館藏靜物畫精品:《靜物》緊扣“細究”一詞,用對畫作風格的解讀、繪畫技術的分析和背后秘密的探究,對館藏藝術品全圖和細節(jié)圖的展示,彌補了不能親到展館觀眾的遺憾,也彌補了現(xiàn)場觀眾忽視的名畫細節(jié)。
★ 專業(yè)研究學者帶領探尋靜物畫的本質、起源和歷史:每個人都知道靜物畫中表現(xiàn)了什么樣的事物,但很難準確地解釋靜物畫是什么,什么又是靜物畫,它的起源和歷史又是怎樣的。本書由曾擔任英國國家美術館的教育主管、著有多本有關英國國家美術館著作的艾麗卡·朗繆爾(Erika Langmuir),結合英國國家美術館館藏作品,帶領讀者探尋靜物畫的本質,并對靜物畫進行探討分類,從而了解目前靜物畫的分類及展覽方式;從古代到中世紀,再到1600年以后,結合不同時期的藝術家及代表性作品,以全圖和細節(jié)圖的展示,以簡潔樸實的語言,幫助讀者解決對靜物畫起源的疑惑,走進靜物畫發(fā)展的歷史。
★ 獲得專業(yè)而有趣的欣賞靜物畫的視角和方法的經典讀本:本書對具體藝術家如委拉斯開茲、卡拉瓦喬、塞尚和畢加索等的畫作的品讀過程中,帶領讀者從隱喻、象征、錯覺等多元的角度,獲得專業(yè)而有趣味的欣賞靜物畫的視角和方法,是一本專業(yè)、權威、精到,又不失閱讀趣味的藝術欣賞讀本,既可以滿足專業(yè)讀者的研究需求,也可以滿足大眾讀者提高藝術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藝術審美鑒賞力的需求。
《靜物》短書摘:
①引言
人們越熟悉這些象征符號,就越容易傳遞符號所隱喻的人物和思想。我們可以看到,1600年左右的歐洲,一些最早的獨立靜物畫就源自宗教故事中的圣母象征和符號(見圖18、圖51、圖52)。到了17世紀中葉,一種被稱為“虛空派”(vanitas)的象征性靜物畫開始在天主教和新教中流行。這些畫以世俗物品象征死亡,意在喚起觀者的道德義務,提醒他們人類生命的短暫和世俗成就的虛無(見圖53與圖54)。
圖18:《室內的圣母子》(The Virgin and Child in an Interior)來自羅伯特·康賓(Robert Campin,1378/1379~1444)或雅克·達雷特(Jacques Daret)的工作室,創(chuàng)作于1432年之前
圖51:《圣母子與圣徒弗朗西斯及塞巴斯蒂安》(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Saints Francis and Sebastian)卡洛·克里維利(Carlo Crivelli,約1430/1435~約1494),創(chuàng)作于1491年
克里維利出生于威尼斯的一個藝術家家庭,他的宗教題材作品中輪廓清晰,對細節(jié)高度關注,通常用水果和鮮花作為裝飾。
圖52:《香櫞、橘子和玫瑰》(Still Life with Citrons,Oranges and a Rose)弗朗西斯科·德·祖巴蘭,創(chuàng)作于1633年
現(xiàn)藏于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諾頓西蒙基金會
圖53:《人類生活的虛空寓言》(Still Life:An Allegory of the Vanities of Human Life)哈門·斯特恩威克(Harmen Steenwyck,1612~1656),大約創(chuàng)作于1640年
出生于代爾夫特的斯特恩威克師從他的叔叔大衛(wèi)·貝利(David Bailly)。人們普遍認為是大衛(wèi)·貝利發(fā)明了一種稱為“虛空畫”的繪畫主題。虛空畫強調了生命的短暫和世俗財富的虛空。虛空畫是萊頓的特色,斯特恩威克是代表人物。
圖54:《虛空靜物》(Vanitas Still Life)簡·簡茲·特雷克(Jan Jansz.Treck,1605/1606~1652),創(chuàng)作于1648年
特雷克是一名在阿姆斯特丹出生和工作的靜物畫家。他精心創(chuàng)作的畫風冷峻靜物畫與他的妹夫,或許也是老師的簡·簡茲·老烏伊爾(Jan Jansz.den Uyl the Elder)密切相關。
②靜物畫的起源:古代
無論它們的視錯覺的程度如何,私人別墅里的“給客人的禮物”都在凸顯鄉(xiāng)間的富饒物產和展現(xiàn)生活樂趣。這類壁畫從不表現(xiàn)人物形象——既沒有別墅的主人,也沒有那些在他們的土地上工作的農民。就這一點而言,它們與許多世紀后,佛蘭德斯當地貴族美術館收藏的一幅“鄉(xiāng)村物產”繪畫(見圖12)十分類似。然而,真正將古代的“給客人的禮物”與這些更加奢華的作品進行區(qū)分的并不是它們的稀缺性,而是靜物畫總是在有限的范圍內以同樣的方式,即同樣的顏色、高光和陰影再現(xiàn)物體。在一兩個例子中出現(xiàn)的如此驚人的現(xiàn)實主義,顯示了作坊里工匠們一直重復傳授相同的圖式,并且鮮少與現(xiàn)實中的實物進行比對。古代能流傳下來的是訓練有素的室內裝飾作品,偉大的創(chuàng)新藝術家的原創(chuàng)作品已經失傳了。
《水果、蔬菜、死雞和龍蝦》(A Still Life with Fruit,Vegetables,Dead Chickens and a Lobster)彼得·斯尼耶斯(Pieter Snijers,1681~1752),創(chuàng)作于1707~1752年
③卡拉瓦喬
有人引用這位藝術家的話說:“畫一幅出色的花卉畫需要和人物畫付出同樣多的精力?!蔽页姓J我?guī)в兄饔^偏見。我對卡拉瓦喬的靜物畫感到驚奇,但它并沒有以同樣的方式或像委拉斯開茲的作品那樣打動我。在這些刺眼的陰影和倒影中,有光卻沒有空氣,有激情卻沒有柔情,只有斑駁的果實和詭異的視角,以及一種畫家渴望驚艷和打動的氣息。正如卡拉瓦喬一樣,委拉斯開茲也渴望獲得名聲和財富,但他用畫筆記錄生活帶來的一切時,幾乎忘卻了自己。對我來說,他是更真實、更神秘的奇跡。
④虛空畫
如果說祖巴蘭的這些靜物畫是以隱喻為基礎,那么年長于他的荷蘭人哈門·斯特恩威克就使用了隱喻和轉喻的混合體,即用一個特征或附屬物來代替一個事物、活動或想法。死神的頭顱置于其靜物畫《人類生活的虛空寓言》(見圖53)的前景中,清楚地表明:這不是普通的華麗靜物畫,也不是對奢侈的炫耀;它警告我們“欣賞”這幅圖畫時要牢記死亡。這種靜物畫被稱為“虛空畫”,出自《舊約》的《傳道書》中悲傷的拉丁文開篇“一切都是虛空”。
圖53:《人類生活的虛空寓言》(Still Life:An Allegory of the Vanities of Human Life)哈門·斯特恩威克(Harmen Steenwyck,1612~1656),大約創(chuàng)作于1640年
出生于代爾夫特的斯特恩威克師從他的叔叔大衛(wèi)·貝利(David Bailly)。人們普遍認為是大衛(wèi)·貝利發(fā)明了一種稱為“虛空畫”的繪畫主題。虛空畫強調了生命的短暫和世俗財富的虛空。虛空畫是萊頓的特色,斯特恩威克是代表人物。
會員家 | 書天堂 | 天貓旗艦店 |
微信公眾號 | 官方微博 |
版權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